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ID:40743863

大小:284.4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07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_第1页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_第2页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_第3页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_第4页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2.油层划分原则3.精细油层对比技术4.精细地层对比方法和流程二、砂岩储层沉积相研究1.研究沉积相的主要目的2.沉积体系的基本概念3.沉积相常规研究方法三、沉积微相研究1.沉积微相含义2.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1)分析含油剖面→岩、电性组合含油性沉积旋回性地层接触关系隔层分布状况→细分不同级次层组2)建立各井间各层组的等时对比关系,在油田范围内实现统一分层;3)主要目的:①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②研究储层分布形态和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状况的手

2、段;因此它是研究油田地质特征,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基础工作。2.油层划分原则1)基本原则①沉积旋回性应与沉积相类型相适应。如河流相沉积储层以正旋回为主,顶层亚相的河漫和河泛平原相可做为隔层,三角洲沉积储层以反旋回为主,前三角洲相可做为隔层。②各级次划分规模要从含油剖面具体实际出发。2)不同级次划分原则①油组:它是划分、组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划分原则有以下几点a.具备一定储量规模;b.分层系数不宜过大,减少层间干扰;c.油组之间要有一定厚度,分布稳定的隔层,使之构成独立的压力、油水系统,进而成为独立的开发单元;d.顶层旋回界线清楚,内部具较相似的岩电组合特征,有

3、较高的划分对比精度,为小层、单层划分奠定基础。②小层:油组单元内进一步细分,划分小层是提高单层划分对比精度的一种手段,划分原则有以下几点a.小层应为一连续沉积单元,可存在局部的顶剥底超,但内部不存在沉积间断;b.顶、底界应是旋回界线,因而具明显可分性;c.小层规模要适应单层厚度分布概率,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小层内所含砂层数最少,二是减少对厚层砂岩的劈分。保持小层与流动单元的匹配和厚层砂岩的完整性。从单层厚度分布概率图可以看出:小型陆相湖盆多层砂岩单层厚度集中分布在2.0-6.0m,占分布概率的60%以上,所以小层划分厚度在10m左右为宜。③单层:是指某一成因的

4、单砂层。它是控制油水运动的基本单元,也是进行油田动态分析的基本单元。划分原则有以下几点a.对厚层砂岩需合理劈分,以保持单砂层完整性。可分性的厚层砂岩:是指两期及以上在纵向上相互迭置形成的厚层砂岩,在岩、电性上具明显的可分性。不可分的厚层砂岩:是指较大规模洪泛事件发生时,河流下切河床一次性沉积的厚层砂岩,呈正渐变的岩、电特征,层内无明显夹层而不具可分性,为保持一期沉积砂体完整,不应强行劈分。b.完善补划砂层:由于电测绘解人员,对砂层解释精度不完全一致,容易对一些不典型砂层容易“漏划”。为精细反映砂层在地下的分布状况,因此才有补划砂层工作。在砂层电性标准未制定之

5、前可有两种做法弥补:一是利用综合录井的岩性剖面予以判断;二是用“自然电位比值法”半定量确定,根据实践经验,同一口井的测井曲线中,砂层自然电位幅度下限值,通常相当该井标准层自然电位的1/3。3.精细油层对比技术精细油层对比是指油组、小层和单层的三级对比。1)油组对比①传统对比技术传统对比技术的核心是以《沉积旋回为基础,标志层做控制,电测曲线为手段》。沉积旋回形成:由于构造活动、环境因素、或季节性的气候变化,都可能引起多级次、高频率的湖进、湖退,形成砂、泥岩在剖面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这就是沉积旋回。沉积旋回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旋回性质受沉积条件的控制,河流相以正

6、旋回为主;建设性三角洲沉积则以反旋回为主;重力流形成的各种扇体,由于快速堆积而不显旋回性。二是沉积旋回的多级次性,级次越高旋回性越明显,分布也越稳定。在油层对比中,油组是相对高级次的旋回,大多数井应有相似的旋回性,这是划分对比油组的有利条件。由于1:500电测曲线反映岩性剖面特征更清楚,因此建议最好用1:500电测曲线划分对比油组,必要时参考综合录井图。标志层:在反复对比实践中,应注意发现对比标志层。对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对比标志层,主要是大规模水进的湖浸泥岩或水下沉积稳定的特殊岩性段等。根据标志层的可识别程度及分布的稳定性,可定为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标

7、志层的作用——起着对层位归属的控制作用。列表总结标志层特征,编绘标志层平面分布图。标志层越多,越典型,分布越稳定,对比精度也就越可靠,因此精心选定标志层是对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②钻井分层与地震解释相结合精细油层对比,必须以钻井分层为主,井震结合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a.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含油井段长、标志层少、岩性、厚度在横向变化大,加之断层复杂化,仅仅依懒单一的电测曲线对比,很难实现全区统一的等时闭合。b.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在宏观上可以控制工区范围内地层产状趋势、断层组系和分布格局,从而在宏观上指导钻井分层。c.可以充分发挥地震解释在稀井网和无井区的优势

8、,填补构造上的空白。因此,在确定地震相位的地质含义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