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6与PA66的差别

PA6与PA66的差别

ID:40752087

大小:9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7

PA6与PA66的差别_第1页
PA6与PA66的差别_第2页
PA6与PA66的差别_第3页
PA6与PA66的差别_第4页
PA6与PA66的差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PA6与PA66的差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PA6与PA66的差别默认分类  2008-06-1501:54  阅读2389   评论1 字号:大大 中中 小小PA性能介紹和應用PA學名英文名縮寫別名型態:聚醯胺:Polyamide:PA:尼龍(Nylon):PA6、PA66半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固體。 QUOTE:PA66PA6PA是一種半結晶性熱可塑性工程塑料。是大分子主鏈重複單元中含有醯胺基團—[NHCO]—的熱塑性樹脂總稱,包括脂肪族聚醯胺,脂肪— 芳香族聚醯胺和芳香族聚醯胺。其中脂肪族聚醯胺品種多,產量大,應用廣泛,其命名由合成單體具體的碳原子數而定。他既可作纖維,也可作塑膠。發展歷程 PA生產商1889年Gariel和M

2、aass兩人首先在實驗室合成出聚醯胺。1939年美國DoPont公司實現PA66工業化生產,商品名Zytel (初期為Nylon)1941年美國DoPont公司發明了PA610並實現工業化。 1937年德國IG法本(Farben)公司(現BASF的聯營公司)的P.Schlack發明了PA6,於1942年實現工業化生產。1958年中國賽璐璐蓖麻油為原料開發出PA1010,1961年實現工業化。1963年德國Huls開始生產PA12,於1966年工業化。1984年荷蘭DSM成功開發PA46,於1990年實現工業化。聚醯胺的發展按時間劃分,大約經歷了兩個階級:一 以聚醯胺新品種為主要的開發階段

3、(20世紀70年代前) 開發的品種主要有PA6、PA66、PA610、PA11、PA12、PA1010、PA612、芳香醯胺等; 二 以聚醯胺改性為主要的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今) 同時也開發出一些新的小品種,如PA46、PA6T、PA9T、MXD-6等。 在世界範圍內PA的需求量一直居工程塑料之首,由於多種改性PA的開發與應用,使得PA工業一直充滿勃勃生機,生產與消費快速穩步增加,它比通用塑膠更集中於發達國家。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尼龍工程塑料生產能力一直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90%以上。製備方法  尼龍6生產工藝尼龍6,學名:聚已內醯胺,英文名polycaprolact

4、am,簡稱PA6。 結構式:(結晶度20~30%) 工業上製備PA6生產工藝1.單體-已內醯胺生產工藝(有五種方法)2.苯加氫-環己烷氧化法3.苯酚法 4.甲苯法 5.硝基環己烷法 6.己二?法 PA6聚合生產工藝 1.高壓間隙聚合 2.常壓水解連續聚合 3.二段連續聚合(又稱高壓前聚合) 4.單體澆注反映 5.雙螺杆擠出聚合 6.連續固相聚合 7.間隙固相聚合  尼龍66生產工藝尼龍66,學名:聚亞己基己二酸醯胺或聚己二醯己二胺,英文名polyhexamethyleneadipamide簡寫PA66。 結構式:(結晶度30~35% )  是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縮聚而成。耐熱性、彎曲強度等略

5、高於PA6,是尼龍家族中產量最大,用途廣的品種之一。 工業上製備PA6生產工藝 1.連續縮聚法:大型化生產採用連續縮聚工藝2.間歇縮聚法:產量不大品種不多採用是間歇縮聚法 PA66、PA6在聚醯胺家族中的分類 目前世界上尼龍樹脂按結構分大約有20類,其商品牌號達700餘種。通常,以尼龍大分子中重複單元的碳原子數目來確定其產品名稱,通式可寫尼龍mn或PAmn。有PA6、PA66、PA11、PA12、PA610、PA612、PA1010、PA46、PA6T、PA9T等。其中以品種PA6、PA66為主,二者約占PA工程塑料總量的90%左右。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

6、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率在1%到1.5%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一些)。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

7、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C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C,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熔化温度:230~280C,对于增强品种为250~280C。模具温度:80~90C。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对于结构部件来说结晶度很重要,因此建议模具温度为80~90C。对于薄壁的,流程较长的塑件也建议施用较高的模具温度。增大模具温度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