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例文及素材

作文例文及素材

ID:40780096

大小:157.0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8-07

作文例文及素材_第1页
作文例文及素材_第2页
作文例文及素材_第3页
作文例文及素材_第4页
作文例文及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例文及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   写作示例:题目一:哲人说得好:“环境的宁静只不过阻挡了外来的噪音,而真正能产生干扰的噪音却来自我们的内心。”根据材料自定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素材提供:   事例:文学: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心无旁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歌德:全身融入六十年而创作《浮世德》   塞万提斯:在喧闹的酒楼中创作《堂诘诃德》   塞尚:怀揣一颗平静的心,从法国巴黎回到南方小屋,创作出了绝妙的绘画作品。   沈从文:在那狼烟四起,烽火遍地的动荡年代,作家沈从文却能静下心来,独居一隅,把湘西小城描绘得那么美。   钱钟

2、书:不浮躁,不图虚名浮利,不接受采访。   科研:居里夫人 袁隆平 马克思 陈景润 黄伯云 牛顿 爱迪生   艺术界:通俗歌手朴树坚守内心纯净的音乐信仰。宁可三年不发专辑,也绝不粗制滥造,迎合商家利益,正是这种纯净,让《那些花儿》不知感动了多少麻木的心灵,为流行乐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风。       名言:   1、“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梭罗   2、“永远被风吹着的水面,不会平静下来接受美丽的风景。”——哈瑞·艾默生   3、“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繁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东山魁

3、夷   4、“堂皇转眼凋零,喧嚣是短命的别名。”——余秋雨   5、“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6、“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汪国真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10、“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11、“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   

4、12“心若冰清,天塌不惊。”——冰心13、“你孤独了,你才能创造一个世界。”——傅聪                               恰当的标题示例:         ①守宁静,致高远②让心灵流淌清澈的泉水 ③心远地自偏 ④聆听花开的声音   ⑤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⑥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优秀文段示范:   开头①“环境的宁静只不过阻挡了外来的噪音,而真正产生干扰的噪音却来自我们的内心。”是啊,若是心中充斥着噪音,便会在诱惑的花丛中迷失方向,惟有携一颗宁静的心上路,脚步才会踏实,人生之舟不会偏离

5、航向。   开头②诸葛亮告诫世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惟有淡泊,才能让一颗心在喧嚣、嘈杂的尘世中寻找方向;惟有宁静,才能使一个人远离金钱名利所带来的纷纷扰扰。     结尾①你的心最好不是摇摆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不做毫无意义的炫耀,不钦慕风口浪尖的荣耀,保持内心的宁静,将使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运用事例进行说理的例子:   ①引用梭罗的名言分析说理。   “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梭罗的吟唱充满诗意。是啊,心远地自偏,只要心静,你能听到花开的声音,燕子的呢喃,宁静的心灵,

6、会让你收获睿智和自然的天籁之音。   ②引用艾默生的名言分析说理。   “永远被风吹着的水面,不会平静下来接受美丽的风景。”心亦如此,内心嘈杂的人耳边永远都是喧闹,他们神色惶惶,步履匆匆,内心躁动,他们的生命看似繁华却疲惫无比。而心地平和,便能远离世俗,赢得一份安闲和美丽。   ③引用慧能的诗句分析说理。   “菩提不是树,明镜已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心静,自己就可以遗世独立,不惹尘埃。      ﹙4﹚引用汪国真的诗句分析说理。   著名诗人汪国真有这样一首诗:“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

7、雨也是晴。”我们不妨换言之,“心躁的时候,静也是噪;心静的时候,躁也是静。”没有一颗宁静的心,纵使独处幽谷,亦难平息对金钱、名利的渴求。外界的噪音只能伤害我们的肉体,而内心的噪音,却足以损害我们的灵魂。唯有宁静,才能淡泊;因为淡泊,才能抵御金钱、名利的诱惑。   ﹙5﹚引用傅聪的名言分析说理。   著名音乐家傅聪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孤独了,你才能创造一个世界。”这里的孤独,即舍弃浮华,不慕名利,拒绝心灵的噪音,独守宁静的心灵。   ﹙6﹚引用名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分析说理。如陶渊明、梭罗为自己寻找一方远

8、离尘世、归复心灵的宁静,在我看来,这只能是“小隐隐于山”,并不是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宁静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坚定。纵使外界疾风骤雨,我的心中只是轻风拂过水面。如黄伯云……﹙7﹚   陶渊明面对向荣的欣欣之木,始流的涓涓之泉,始而“感吾生之行休”,后又反问“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最后看破玄机,“乐夫天命复奚疑。”正是一种看轻名利,看破生死的宁静使他心如止水,正是这种心如止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