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

ID:40800636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7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_第1页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_第2页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_第3页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_第4页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摘要: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初创于隋,而完善于唐,它是适应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唐代的科举对唐朝的政治有着积极的影响,为其培养和选拔大批有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同时,由于唐朝科举的不完善,又对唐朝的社会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关键词:唐朝科举制度影响科举制度是先秦诸子选贤举能思想的社会产物,是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论语·卫灵公》记有孔子关于读书做官的名言:“学也,禄在其中矣。”在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等人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倡导以贤任官的儒家代表人物

2、。《荀子·王霸》“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仪,则归为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仪,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明确的倡导政权开放,社会阶层上下流动,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无疑是进步的,科举制度正是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政治付诸实践的结果。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初创于隋,到了唐代,这种政治制度已经日趋完善,成了一种为封建社会选取人才的手段,并且封建社会的教育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制度的一块坚实的基石。唐代的科举,自唐初经百年演变,至开元年间已日臻完善,唐代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官吏选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考

3、试为主的科举制度,与唐朝以前实施过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更能体现任人唯贤,见人为才的相对公平的选士精神,并对唐朝的社会政治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还绵延着整个封建社会。<一>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征稿》第一章《长恨歌》中,曾对唐朝的科举发展概况作出概括,他指出:“唐代科举之盛,肇于高宗之时,成于玄宗之代而极盛于德宗之盛。”清人徐松也对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衍变写成一部内容丰富的唐代科举编年史,即《登科记考》,根据《登科记考》,终唐之世二百八十九年,贡举进士为二百六十六次,及第进士为六千四百四十二人,按每年应举数:“多则二千

4、人,少犹不减千人”【1】计算,有唐一代约计有五十万人次参加了进士考试,平均每年及第在二十三到二十四人之间。这与《通典》卷十五所载“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基本相符。现将唐高祖武德初年到唐灭亡每年进士及第的平均数字,列表如下:帝系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顺宗宪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宗年及第数313.713.72.8262826.722.523.729283430252928252222从上表可以看出,从唐代至天宝年间,进士录取数字是逐年上升的;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肃代两朝进士

5、录取人数明显下降;德宗以后,录取人数又开始上升,直到懿宗咸通末年,科举发展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僖宗之后由于政局的混乱以及黄巢起义的影响,科举录取人数下降。上表所示与唐代历史发展情况相吻合,但从提出二百八十多年的总趋势看,科举发展是稳定的,这就说明,科举制度虽受到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其又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因唐朝的灭亡而衰亡,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唐代科举的稳步发展也说明它受到唐朝统治阶级的重视,并得到地主阶级的拥护。由此,可以得出:唐代的科举制度对唐朝的政治统治有积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

6、三个方面:第一,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巩固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两汉的察举制最主要的科目是孝廉,官贵和富豪子弟要占应试者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更是以家世定品,以门贤入仕,寒门庶士无门路登进,这使得考试的入选面十分有限。选官的范围实际上只限于地主阶级中的头面人物,这种状况,对于统治者取得社会支持,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而科举制度是在士族地主势力逐步衰退,庶族地主势力逐渐上升的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冲破了九品中正制设立的门第界限,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之途,使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进入士流而登上政治舞台

7、。唐朝初年,特别市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统治的年间,是士庶势力发生更大变化时期,出现了“门第兴替”【2】不常的变化。李肇《唐国史补》载:“张燕公好求山东婚姻,当时皆恶之,及后与张氏为亲者,乃为甲门。”这一材料乃是庶族势力增强的最好例证。我们还可以从玄宗朝宰相的数字加以说明,玄宗朝宰相三四十人,其中庶族宰相为十八人,占玄宗朝宰相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三,科举出身的宰相二十三人,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在二十三人中,庶族宰相为十四人,占科举宰相的百分之六十,并且玄宗朝的重要宰相如姚崇、宋璟、张说、刘幽求、郭元振、张九龄等人为庶族出身。玄宗以后,庶

8、族地主通过科举途径取得高官的人愈益增加。但是士族地主并没与因此而被排挤在仕途之外,他们虽然丧失了在魏晋时期的种种特权,然而在经济和文化传统上却仍然粗语优越的地位,他们同样地把科举考试作为其晋身之阶进而跃居高职。唐代科举承杨隋旧制,早在高祖定鼎长安就开始悬禄取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