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

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

ID:4080872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_第1页
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_第2页
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_第3页
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_第4页
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部分人士对中国林蛙项目存在误区我的几点提示------朱志明  一、目前,国内东北地区众多林蛙养殖户,有5%采取的是半人工庭院式饲养,有95%采取的是利用野生林蛙资源包沟粗放性饲养。虽然在1971年初东北地区就有人开始研究人工养殖林蛙,但因个人能力、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这一特色项目未能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国家政策的调整、成功户的典型示范、市场需求等诸多方面的有力证明,林蛙这一特色产业主要作业区在东北,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南方个别林蛙推广单位否定目前国内东北地区林蛙市场真实的发展现状是不客观、是违事实的发布。  二、因国内各地发展林蛙项目的单位和个人

2、所备条件(经济条件、场地、技术、能力)互不相同,致使各自在不同发展形式中显现出不同的行为,使林蛙产业化发展在国内目前尚处在市场初级发展阶段。虽然人工养殖林蛙技术已经成熟(国家林业总局动植物保护司已公布了林蛙商业性驯养繁殖技术成熟),但目前市场很不规范,经常出现有关虚假信息和炒种行为,误导了养殖户的经营和发展,这是任何一种朝阳项目在发展中都必须要面临的残酷事实。  三、国家实行“驯养许可证”规定及“驯养”两字的含义是:  1、保护与正确开发中国林蛙资源造福人类;  2、规范人工驯养林蛙产业行为与允许和鼓励发展林蛙产业;  3、“驯养”两字来源于林蛙本身是野生动物;  4、驯养指的是把林蛙从野外

3、生存过渡到人工养殖,这才是“驯养”两字之精髓。南方个别项目推广单位发布所谓“驯养”两字含义并已使所驯化的林蛙改变了主要生理习性和生物链,使林蛙能超过它正常所耐温之限度,这是错误的说法,这是不现实的。目前,人类尚未研究成功能让一只有生命的林蛙能抵御超过其正常承受耐寒、耐温限度和能改变其生理习性之技术。  四、经过本院科研人员和众多养殖户在多年实践中认证;人工养殖林蛙驯化是根本改变不了林蛙天生食活饵习性,也提高不了在无任何设施条件下其生理所注定耐寒、耐温限度的。做为人类和任何一种动植物它的耐寒、耐温也都是具有它所能承受特定限度的。在南北方不同温差地域人工养殖林蛙,是否适应不是林蛙自身所能决定的。

4、在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能否适应,是取决于养殖户结合林蛙习性正确的给其创造理想的生存条件和科学的辅助设施及科学的辅助充足饵料及科学的管理,是人为决定林蛙适应性的。人类不管养殖何种动植物,如果不了解它的习性,不结合它的习性正确的给其创造理想的适应生存条件,而想改变它主要的习性,违反自然客观规律,是不可能养殖成功的。  五、任何一种野生动物迁移到另外一个栖息地进行人工养殖,只要场地生态条件(土质、植被、气候、水、食物)与其原栖息地生态条件离合差较吻合,并引进的是已驯化改变了逃习、忆饵习、栖静习之种蛙,根本就不需要再另行驯化,只给其创造适应习性对接条件即可。东北林蛙在南方养殖因南方特定气候原因,林蛙

5、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可结束,在适应期中或适应期过后,如技术、设施、管理到位,林蛙是不会因不适应而出现死亡的;如发生死亡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或管理或设施某方面出现问题,而根本不是经人工驯化后就能使林蛙改变了生理习性特点(能耐高温),使蛙体披上了耐温衣,适应高温而不会死亡。  注:1、南方人到北方常年居住做生意,北方人到南方居住做生意,几百年来很普遍,可是没有一人因气候不适应而失去生命的;2、亚热带鱼在北方地区为何人类能繁殖成功?不同产地的各种野生动物人工养殖为何能存活(在动物园内可认证)?这主要取决于人类根据其习性给其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和科学的管理;3、任何一种有生命的动植物

6、对严寒、酷暑都有一个不同的承受度;任何一种有生命的动植物不会因人类的驯化而改变它的承受度;人间万物都有它各自不同特定生存习性和所需不同的环境。鱼是离不开水的,庄稼是季节性的,天上是会下雨的,大自然的规律人类是改变不了的,任何一种伪科学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  六、半人工养殖林蛙东北和南方所涉最主要的两个不同技术是:  北方是林蛙越冬问题,南方是防暑问题。在北方人工养殖林蛙,首先要具备林蛙越冬条件:如场地内已有泉眼(活水),可深挖1.5米后回填50公分大小不均河卵石(林蛙有很多种习性,其中的一个习性是聚群,河卵石缝隙间可为林蛙在不改变自然越冬环境习性下,减少受到惊扰,聚群互压现象),通过这种

7、方法,林蛙在室外越冬成活率较高于室外死水池塘和地窖式林蛙越冬法;如场地无泉眼(活水),可在室内建越冬池,越冬池的设计和功能必需要针对林蛙习性和冬眠特点而建,越冬池必需要设有对接流氧过水口、分污网。在室内建池林蛙越冬成活率高于在室外越冬。  在南方人工养殖林蛙:首先场地要具备林蛙防暑条件设施,仅靠常规技术以阔叶植被和遮荫网解决林蛙防暑是对接不上林蛙习性的,会影响林蛙成活率。在不违反林蛙习性前提下,最有效的办法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