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

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

ID:40815064

大小:2.2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8

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_第1页
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_第2页
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_第3页
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_第4页
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航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实验报告教师:于黎明班级:130326姓名:xxx学号:130312xx一、飞机操纵系统传动机构的发展历史1、简单机械操纵系统驾驶员通过机械传动装置直接偏转舵面,舵面上的气动铰链力矩通过机械传动装置使驾驶员获得力和位移的感觉。机械传动装置直接带动舵面,有软式和硬式两种基本型式。软式传动装置由钢索和滑轮组成,特点是重量轻,容易绕过障碍,但是弹性变形和摩擦力较大。硬式传动装置由传动拉杆和摇臂组成,优点是刚度大,操纵灵活。软式和硬式可以混合使用。22、可逆助力操纵系统在大型高速飞机上,舵面上的气动铰链力矩很大,虽然用气动补偿的方法可以减小力矩,但很难在高低速范围内达到同

2、样效果。40年代末出现了液压助力系统,舵面由液压助力器驱动,驾驶员通过中央操纵机构、机械传动装置控制助力器的伺服活门,间接地使舵面偏转。它同时通过杠杆系统把舵面一部分气动载荷传给中央操纵机构,使驾驶员获得操纵力的感觉,构成所谓“机械反馈”,这就是可逆助力操纵系统。3、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可逆助力操纵系统虽可解决杆力过大的问题,但在超音速飞机上还会出现杆力反向变化的问题。由于杆力反向变化,会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无法正确驾驶飞机。为此,须把可逆助力操纵系统中的机械反馈取消,即舵面气动载荷全部由液压助力器承受。为了使驾驶员获得操纵力感觉,在系统中增加了人工载荷机构(通常是弹簧的)以及其他改

3、善操纵特性的装置,形成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在高空超音速飞行时,由于空气密度减小,飞机容易发生频率很高的俯仰和横侧振荡,驾驶员来不及作出反应。为了克服振荡,在超音速飞机上普遍安装自动增稳装置,如俯仰阻尼器和方向阻尼器等。4、电传操纵系统靠电信号传递飞行员的操纵指令,提高了响应速度性,并减轻了重量和体积。消除了机械传动结构的非线性因素,改善了机械操纵直接固定在机体上面而引起的人机诱发振荡,改善了飞机的操纵品质,对飞机的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敏感,可以降低和减少维护工作量以及更容易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相结合。解决现代高性能飞机操纵与稳定的矛盾。5、光传操纵系统光传操纵系统是以光代替电作为传输载

4、体,以光导纤维作为物理传输媒质,在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远距离终端(如舵机等)之间传递指令和反馈信息的飞行控制系统。光传操纵系统是在电传操纵系统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后者的发展趋势。电传操纵系统的致命弱点是易受雷电和电磁干扰及核辐射的影响。现代飞机性能不断提高,电子设备日趋复杂,这必然导致电缆用量的增加以及线路布局的复杂化,从而加大了线路之间的干扰,使电传操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采用光传操纵系统。 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以光信号的形式传输,使得光传操纵系统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具有抗电磁干扰、抗电磁脉冲辐射和防雷电等特点,且光纤本身不辐射能量,这就提高了可靠性和

5、安全性。其次,光缆可减轻控制系统的重量、缩小体积,从而大大改进飞机的稳定性和可操纵性。再次,光纤的故障隔离性好,当一个通道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通道。光传操纵系统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5年,美国空军试验中心在A-7D飞机上利用光纤作为传输线。1979年,洛克希德公司在一架喷气滑翔机上试验了光传操纵系统,取得成功。目前光传操纵系统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各类光传感器、光处理器等。一、飞机上的主要可控舵面及气动布局飞机主要操纵面(副翼、升降舵、方向舵)后缘的铰接小翼面或可调小翼片。在外廓上,调整片是主操纵面的后缘部分。控制调整片的偏度可以改变主操纵面上的铰链力矩.。一般为三个方向

6、的操纵面,水平方向的是平尾,负责控制飞机升降,垂直方向的方向舵一般在垂尾上,负责控制飞机的航向,倾斜方向的叫副翼,一般在飞机机翼末端,负责控制飞机倾斜。目前还有一种鸭翼可使主翼上方产生涡流,可提高失速攻角。现代作战飞机的气动布局有很多种,主要有常规布局、鸭式布局、无尾布局、三翼面布局和飞翼布局等。自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以来,飞机设计师们通常将飞机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放在机翼后面的飞机尾部。这种布局一直沿用到现在,也是现代飞机最经常采用的气动布局,因此称之为“常规布局”。如果在机翼前沿根部靠近机身两侧处增加一片大后掠角圆弧形的机翼面积,就可以大为改善飞机大迎角状态的升力。这增

7、加的部分在我国一般叫做“边条”。新式战斗机很多都采用这种布局,如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美国的F-22、F-16、F-18等。该设计主要是强调近距离格斗性能,适合大迎角、大过载机动飞行的。鸭式布局,是一种十分适合于超音速空战的气动布局。早在二战前,前苏联已经发现如果将水平尾翼移到主翼之前的机头两侧,就可以用较小的翼面来达到同样的操纵效能,而且前翼和机翼可以同时产生升力,而不像水平尾翼那样,平衡俯仰力矩多数情况下会产生负升力。在大迎角状态下,鸭翼只需要减少产生升力即可产生低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