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

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

ID:40827025

大小:26.5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8

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_第1页
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_第2页
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_第3页
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_第4页
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史之乱中的六名将[引用2005-08-1104:29:03]  字号:大中小  在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唐廷一方有大量杰出的将领参加了此次战争,而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李光弼、郭子仪、张巡六位大将。他们都有着赫赫战功,但在这次平叛中,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三位在对外战争中获得无数荣耀的战将,却最终都葬送在自己全力维护的玄宗手中,而毫无建树。时兮命兮!!!而同位名将的李光弼、郭子仪和张巡则在平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灿烂的篇章。可谓中兴名将!!!  李光弼(708—764),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父李楷洛,

2、原为契丹族酋长,武则天时归附唐朝,先后任左羽林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闻名,在一次反击吐蕃的战斗后,死于归途中,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李光弼从小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喜欢读班固的《汉书》。开始入军旅任左卫郎,以后累迁左清率兼安北都护。天宝五年(746),得到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青睐,补为兵马使,充任赤水军使。王忠嗣特别器重他,常说:“光弼必居我位。”天宝十三年(754),李光弼进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  翌年,震惊中外的安史之乱爆发,李光弼在艰难的平叛战争中得以发挥其军事才干,因而使他成为“中兴名将”。安禄山自天宝十四年(755

3、)十一月于范阳起兵南下,迅速攻占了河北、河南大部,东都洛阳也陷于叛军之手。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又加任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等职。至德元年(756)二月,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及太原弓弩手三千人东出井陉,收复常山郡。四月,郭子仪亦率大军至常山,与李光弼会师,进击史思明,于九门城南大败叛军。李光弼又乘胜进攻赵郡,一战破城。五月,李光弼与郭子仪回师常山,于沙河大败史思明所收散卒数万。蔡希德率步骑二万加入史思明军,牛廷珍从范阳等郡发兵万余人增援。数日之后,李光弼则与郭子仪与叛军在嘉山决战,大破叛军,斩首四万级,俘虏千余人。唐玄宗却让镇守潼关

4、的哥舒翰出关作战,致使哥舒翰十几万大军一战而溃,潼关失守。接着玄宗逃往成都,西京长安沦陷。李光弼与郭子仪不得不撤兵西守井陉,以阻止叛军西进河东。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李光弼奉命率军会师灵武。肃宗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唐称太原为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率景城、河间郡兵五千人开赴太原。至德二年(757)正月,叛军已攻占绕阳、赵郡、常山数郡,河北全境落入叛军之手,这时叛将史思明从博陵,蔡希德从太行,高秀岩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阳,四路军马计十几万人,同时进发太原,李光弼坚守一个多月并斩首与俘虏万余人。后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

5、,自立为皇帝,下令史思明归守范阳,留下蔡希德仍围攻太原。李光弼抓住时机,击败叛军,斩首七万余级。  乾元元年(758)十月,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率军收复了东、西两都,并与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军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困于邺城(今河南安阳),史思明率十三万大军从范阳南下,以救安庆绪。第二年三月,双方大战于安阳河之北。官军一溃遂不可收拾,其他诸军损失惨重,唯李光弼与王思礼“整勒队伍,全军以归”。七月,郭子仪遭宦官鱼朝恩谗毁而解职,李光弼代其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之职,并知诸节度行营。李光弼奉命离开太原,走马赴东都上任。不久,史思明分四路南下,兵临汴州(治今河南开封

6、)。汴滑节度使许叔冀未能遵照李光弼坚守的指示行事,一战失利,投降了叛军,致使东都无险可守。李光弼退守河阳。史思明退驻白马寺南,并于河阳南筑造月城,与李光弼军南北对峙。河阳大战的胜利,李光弼劳苦功高,肃宗加授他为太尉兼中书令,并诏令褒奖其赫赫战功。李光弼于河阳同史思明大战数月,成功地阻止了叛军的西进,同时又收复了河阳之北的重镇怀州(今河南沁阳),唐肃宗促使李光弼进取洛阳的使者相继于道。李光弼迫不得已,命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河阳,遂与仆固怀恩率兵并会同鱼朝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进攻洛阳。上元二年(761)二月,洛阳之北邙山,仆固怀恩为敌所乘,死者数千人,军

7、资器械遗弃殆尽。李光弼、仆固怀恩渡过黄河,退守闻喜(今山西闻喜)。李抱玉听到邙山溃败,丢弃河阳。邙山一战,官军损兵折将,河阳、怀州这两个军事要地皆拱手让给了叛军。被罢免副元帅、太尉之职,以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领河中节度使授。叛将史朝义乘邙山之捷率军南下,进攻申、光等十三州,唐肃宗再次启用深孚众望的李光弼,任命他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都统河南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治今江苏盱眙)。李光弼奉命,即刻带病开赴临淮,一路疾驱进入徐州,然后挥师西进,一举收复许州,斩敌千余人,并活捉了二十二名叛将。史朝义分兵攻宋州,李光弼又击败其军。宝应元年(762)

8、,李光弼进封临淮王,并图像于凌烟阁,给以功臣殊誉。不久翁山(今舟山群岛)爆发了以袁晁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占了台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