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 走近苏轼

校本课 走近苏轼

ID:40849474

大小:4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8

校本课 走近苏轼_第1页
校本课 走近苏轼_第2页
校本课 走近苏轼_第3页
校本课 走近苏轼_第4页
校本课 走近苏轼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 走近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游洞——名称由来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交流平台】你知道三游洞历史上的“前三游”与“后三游”分别是谁吗? 【探究乐园】读下面苏轼父子咏诵三游洞的诗,再把你收集的古今中外名人咏诵三游洞的诗词抄写下来。 游三游洞苏轼 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履冰苍岩滑。不辞携岩底眠,洞云深夜无月色。 三游洞题壁苏洵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寒溪冷如冰

2、。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 【小资料】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

3、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第九讲:“爱民如子”课堂设计一、重点:1.了解苏轼外任及谪居期间与百姓的关系。2.解读诗句。3.背诵。二、难点:感悟苏轼的悲悯情怀。三、课堂过程详细设计:    (一)导入第一首: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轼受到排挤,自请外任。神宗派他去杭州做通判(相当于现今的副市长)。我们来看一首苏轼在杭州写百姓的一首诗。    (二)朗

4、读文本(投影1文本)                                    山村五绝(之一)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1.学生提问字音,教师准备:蕨jué 迩来ěrlái(最近以来)    2.学生范读,注意节奏。(师生共同点评)    3.生齐读。(师生点评,反复朗读,至熟练)    4.生质疑句意,师准备:    1)老翁七十自腰镰: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腰上挂着镰刀,独自来到野外深山。    2)惭愧春山笋蕨甜:春天

5、了,万物发芽,笋子和蕨菜正鲜嫩,老人挖来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着。突然发现了我,觉得很羞愧。    3)岂是闻韶解忘味:难道是因为听了美妙的韶乐,吃不出酒肉的味道了?此句用典。《韶乐》是上古舜帝之乐,又名“九韶”、“九歌”。孔子于公元前517年在齐国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4)迩来三月食无盐:原来是近来三个月没有吃到盐味了。    5.感悟苏轼的悲悯情怀。(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看到一个古稀老翁爬山寻取笋蕨之物充饥,经过了解,得知老翁已经三个月没有尝过盐的味道了。苏轼据此写诗。表达了对百姓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新法的弊端。   (三)限时背诵本诗。   

6、(四)导入第二首:苏轼虽然贬谪惠州,没有权也没有钱,但他心中的百姓情节始终没有改变。惠州有一条西枝江,将惠城分为两半,两岸的百姓往来很少,他们常常望江兴叹。苏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意要修桥,筑堤,让两岸百姓自由往来。他率先捐出珍贵的御赐犀带,然后开始找亲属和朋友,多方筹集资金,动员苏辙的夫人把皇帝宫中赏赐的几千只黄金钱也捐出来。大家听说了东坡的善举,纷纷参与,当地的豪绅也慷慨解囊。终于建起了东新、西新二桥。一条宽畅的大堤横在江畔,当地百姓称之为“苏堤”。(投影2图片:惠州苏轼纪念馆,东新桥,西新桥,苏堤。注:图略)二桥修通了,百姓奔走相告,杀鸡庆贺。东坡的“两桥诗”记载了当时的盛况。  

7、 (五)朗读文本(投影3文本)                                      两桥诗                              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六)生齐读三遍,要求背诵。   (七)练习思考:(投影4问题)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是如何写出百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