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ID:40861434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9

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_第1页
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_第2页
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_第3页
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_第4页
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摘 要】通过对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煤矿以后将要进行深部开采将遇到的地压、地热、瓦斯等自然因素客观分析与研究,从而为科学合理定制深部开采方法,保证安全生产而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深部开采;系统分析;地压地热瓦斯1 矿井储量概况中煤大屯徐庄煤矿采用竖井石门、分水平多阶段开拓方式。煤炭储量分布在井筒东、西两翼,主采煤层分别为7#、8#煤层。1979年12月份投产以来,随着矿井对浅部可采煤层的回采,其浅部井田实际剩余回采储量已不足千万吨,井田大量的煤炭资源均分布在井田深部。尤其是井田西翼煤炭由于浅部煤层受到火成岩的侵蚀

2、,资源全部集中在深部,井田深部煤炭资源的可采储量超过亿吨,矿井今后几年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深部开采的现状,因此分析影响矿井深部采区开采的所遇主要因素已成为徐庄煤矿当务之及。2 深部采区开采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近几年徐庄煤矿已经完成的深部水平-750东(西)翼大巷开拓及ⅱ1、ⅱ3采区上山掘进工作,及-750m水平其它的掘进活动(尤其是ⅱ3采区探煤上山掘进过程中及后期的矿压显现和ⅱ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摘 要】通过对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煤矿以后将要进行深部开采将遇到的地压、地热、瓦斯等自然因素客观分析与研究,从而为科学合理定制深部开采方法,保证安

3、全生产而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深部开采;系统分析;地压地热瓦斯1 矿井储量概况中煤大屯徐庄煤矿采用竖井石门、分水平多阶段开拓方式。煤炭储量分布在井筒东、西两翼,主采煤层分别为7#、8#煤层。1979年12月份投产以来,随着矿井对浅部可采煤层的回采,其浅部井田实际剩余回采储量已不足千万吨,井田大量的煤炭资源均分布在井田深部。尤其是井田西翼煤炭由于浅部煤层受到火成岩的侵蚀,资源全部集中在深部,井田深部煤炭资源的可采储量超过亿吨,矿井今后几年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深部开采的现状,因此分析影响矿井深部采区开采的所遇主要因素已成为徐庄煤矿当务之及。2 深部

4、采区开采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近几年徐庄煤矿已经完成的深部水平-750东(西)翼大巷开拓及ⅱ1、ⅱ3采区上山掘进工作,及-750m水平其它的掘进活动(尤其是ⅱ3采区探煤上山掘进过程中及后期的矿压显现和ⅱ影响深部采区开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摘 要】通过对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煤矿以后将要进行深部开采将遇到的地压、地热、瓦斯等自然因素客观分析与研究,从而为科学合理定制深部开采方法,保证安全生产而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深部开采;系统分析;地压地热瓦斯1 矿井储量概况中煤大屯徐庄煤矿采用竖井石门、分水平多阶段开拓方式。煤炭储量分布在井筒东、西两翼,主采煤层分别为

5、7#、8#煤层。1979年12月份投产以来,随着矿井对浅部可采煤层的回采,其浅部井田实际剩余回采储量已不足千万吨,井田大量的煤炭资源均分布在井田深部。尤其是井田西翼煤炭由于浅部煤层受到火成岩的侵蚀,资源全部集中在深部,井田深部煤炭资源的可采储量超过亿吨,矿井今后几年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深部开采的现状,因此分析影响矿井深部采区开采的所遇主要因素已成为徐庄煤矿当务之及。2 深部采区开采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近几年徐庄煤矿已经完成的深部水平-750东(西)翼大巷开拓及ⅱ1、ⅱ3采区上山掘进工作,及-750m水平其它的掘进活动(尤其是ⅱ3采区探煤上山掘进过程中

6、及后期的矿压显现和ⅱ3采区放水巷掘进过程中遇到的高温热害)并参考国内其他一些深部矿井开采的实际开采情况总结出影响其深部开采的因素有如下。2.1 矿压显现加剧,巷道维护困难徐庄煤矿-750m水平大巷掘进过程中,在掘进头后面巷道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围岩开裂、底鼓、甚至顶板下沉现象,尤其在ⅱ3采区上山掘进及采区巷道准备期间矿压显现更为严重。ⅱ3采区自-750水平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三条上山至-550水平,即轨道上山、皮带上山和通风行人上山。回风上山、轨道上山和皮带上山在层位上均布置在八煤层底板岩石中,为探明采区煤层产状还沿7煤顶板布置一条探煤上山。采区

7、轨道上山和通风行人上山倾角均为18°30′,皮带上山倾角为16°。四条上山分别自2007年9月、2007年3月、2008年8月开始组织掘进施工,根据观测,自掘进工程完成后至2009年底处于煤层底板下方的三条岩石上山分别出现顶板开裂(过断层及穿煤层段更为严重)、底板鼓起400mm以上,但未发现明显的两帮及顶板位移。围岩位移较为明显的是探煤上山,自掘进结束后半年内顶、底板及两帮位移达到500mm以上,出现失修和严重失修巷道比例增加,且常常出现前掘后修、重复反修的现象。深井巷道维护问题已成为整个矿井生产系统中的最薄弱环节。2.2 煤岩破坏过程强化,

8、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加据专家论证,我国发生冲击地压的深度在200至1000m。由于采深的增加,有冲击地压的矿井逐渐增多。发生冲击地压矿井20世纪50年代为7个,60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