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顶煤开采设计

放顶煤开采设计

ID:40861995

大小:328.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8-09

放顶煤开采设计_第1页
放顶煤开采设计_第2页
放顶煤开采设计_第3页
放顶煤开采设计_第4页
放顶煤开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顶煤开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鹤岗市现在煤矿放顶煤开采设计鹤岗市现在煤矿二O一〇年三月三日77鹤岗市现在煤矿放顶煤开采设计一、矿井概况矿井鹤岗市现在煤矿位于兴山区北部,矿井始建于1994年,开采煤层为7#、8#两煤层,矿井六证一照齐全有效。矿井的主井井口标高为+331.8m,副井井口标高为+333.8m。矿井最低标高为+148m。提升方式:斜井单钩串车提升。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压入式。采煤方法:后退式走向短壁,工作面支护采用“π”型钢梁与液压单体、对棚配套支护顶板,柱距、排距均为0.8m。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的法令、法规规定,特编制回采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二、煤层与煤质7号煤层:为复煤层,夹

2、石较少,靠近底板1.3米处有数层夹石,煤质较好。煤厚为3.89—4.51米,倾角6°,煤层顶板为粗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与下部8号煤层间距为8—15米;8号煤层:为复煤层,顶板下0.4-0.5米处有一层0.1米的夹石,呈褐色,较稳定。原始煤厚为1.31—1.73米,倾角6°77,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下距13号煤层45—85米;7号煤层的煤种为1/3焦煤,灰分13.41%,挥发分35.35%,硫含量0.13%,发热量27.63—29.45MJ/kg。8号煤层的煤种为1/3焦煤,灰分10.8%,挥发分33.83%,硫含量0.68%,发热量33.2MJ/kg。三、地质

3、构造该矿区位于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上的老爷岭地块,佳木斯隆起带上的太平沟隆起鹤岗凹陷中部。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多以断层为主。并有轻微的褶曲。主要断层有:F49(矿界断层)、F19、F20、F21、。特征见下表:断层产状落差(m)走向倾角倾角性质F49N20—60ºNE35°正70F19N25°—45°NE10°正10—20F20N25°—50°NW20°正20—40F21N10°—30°SE20°正15—35矿区范围内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开采过程中,应认真对照,断层附近注意压力及有害气体的变化。详细探明断层的走向、倾向及伴生其它构造。四、采煤方法的选择(一)、采煤方法1、根

4、据区域煤层赋存条件,采用走向短壁全部垮落法。矿井开采的7#层煤层厚度在3.89—4.51米,倾角6°,发火期8-12个月77,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法令、法规,放顶煤开采的规定。2、矿井煤质中硬且采空区冒落高度能够达到采高的1.5倍。3、煤层倾角缓,区段面积小,回采速度快,采放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二)、采煤工艺1、工艺流程:打眼→摘中心柱→推溜子→打中心柱→打斜戗柱→挂超前网→装药→放炮→串梁→打基本柱2、落煤方式:放炮落煤3、装煤方式:人工攉煤上溜子,4、运  煤:工作面溜子→顺槽溜子→煤仓→装车→主井→地面。5、爆破说明书:1)打眼、装药方法及要求工作面

5、采用人工打眼,采用正向装药。⑴炮眼布置:工作面采高<2.0m,打眼范围在工作面硬帮,每循环打眼个数及角度、装药量见回采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及火药消耗基础表。⑵装药规格要求:雷管品种采用煤矿许用8#瞬发电雷管,火药采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五、水文地质1、矿区内无含水层。采动揭露的F49断层,通过生产实践观察基本上不导水。地下水主要为裂隙含水,采区范围内与地面无直接水力联系,其地下水来源于地面雨水通过岩层裂隙渗透而成,由于没作试验,渗透系数不清,采区范围内单位涌水量为0.2—1.0立方米/小时。77涌水形式基本以滴水为主。2、该范围内的兴山矿旧采区,与本区较远且无积水区,所以不受

6、其影响。六、支护设计一、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使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1、按煤层采高8~10倍岩重计算:9×25×0.92=207KN/m22.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据公式式中:h–采高2m;r–顶板岩石容重2.5KN/m3;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4;Pt=122.6kN/m23.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据公式:77式中:Kg–工作系数1.3;Kz–增阻系数.8;Kb–不均匀系数1.2;Kh–采高系数.8;Ka–倾角系数.8;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94.3KN;Rt=235.06KN。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据公式,式中:P

7、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641.71KN/m2;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235.06KN/根;n=支柱密度,2.73根/m25.确定排距、柱距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排距为0.8m、柱距为0.8m,对棚支护。6.选择合理的控顶距最大控顶距3.2m,最小控顶距2.4m,每次放顶步距0.8m。7.支护密度计算最大控顶距时:工作面采用DW22型液压单体支柱与2.4M长“π”77型钢梁配套支护,对棚一梁三柱,最大控顶距4排3.2米,最小控顶距3排2.4米柱距0.8M,排距0.8M。D大=6/(0.8×3.2)=2.34根/M²D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