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古代日本》(历史岳麓九上)

【培优练习】《古代日本》(历史岳麓九上)

ID:40869032

大小:154.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9

【培优练习】《古代日本》(历史岳麓九上)_第1页
【培优练习】《古代日本》(历史岳麓九上)_第2页
【培优练习】《古代日本》(历史岳麓九上)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优练习】《古代日本》(历史岳麓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日本》培优练习1.从9世纪中期开始,地方领主开始组织起以自己同族为核心的私人武装力量,其目的是()①镇压农民的反抗②对抗朝廷在地方的长官“国司”③企图推翻天皇的统治④抵抗外来的侵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2.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日本曾一度被称作“倭国”,到唐代的670年,“日本”这一国名才开始使用。习惯上我们还用“东瀛”“东洋”“扶桑”指称日本。日本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是()A.旧石器时代B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C.新石器时代D.公元3世纪3.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

2、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这表明大化改新废除了()①“班田收授法”②土地私有制③部民私有制④中央集权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分田),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日本《田令》材料二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调)。材料三废

3、除了官职世袭的陋习,设立了处理日常事务的二官和八个省(如下图),每一级由中央在民众中选拔的官员管理。这一官制改革借鉴了中国隋唐时创立的三省六部制,以加强中央集权。(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简述这场改革发生的时间和领导者。(2)概述材料一中日本《田令》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二看,农民受田要承担哪些负担?(3)读材料三,指出改革后天皇处于怎样的地位。简析日本官制改革实现了怎样的目标。(4)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答案与解析1.C【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地方领主组建武士集团的目的。从9世纪中期开始,拥有强大势力的地方领主开始组织起以自己同族为核心的

4、私人武装力量,用以镇压农民的反抗,同时对抗朝廷在地方的长官“国司”。这种以地方领主为核心组建的武装组织就是所谓武士集团。故选C。2.B【解析】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日本形成一些小国,进入文明社会。故选B。3.C【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知识。材料叙述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表明大化改新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和部民私有制。故选C。4.D【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所以唐朝后期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的说法错误。故选D。5.(1)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2)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或对农民分田、退田作出了具体规定)。农民要负担租、庸

5、、调。(3)天皇是最高统治者。打破了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4)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5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学习中国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根据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分田),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的信息可知,中日本《田令》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根据材料二“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

6、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调)”的信息可知,农民受田要承担的负担是农民要负担租、庸、调。(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读材料三,指出改革后天皇处于怎样的地位。简析日本官制改革实现了怎样的目标。(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