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

ID:40872161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9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_第1页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_第2页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_第3页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_第4页
资源描述: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不同处理模式造成不同结果强生与雀巢  强生的“泰莱诺尔”与雀巢的“奶粉”  ◎强生的五板救命大斧  1982年9月29日和30日,在芝加哥地区发生了有人因服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含氰化物“泰莱诺尔”药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起先,仅3人因服用该药片而中毒死亡。可随着各种消息的扩散,据称美国全国各地有250人因服用该药而得病和死亡,其影响迅速扩散到全美各地,调查显示有94%的消费者知道泰诺中毒事件。这对强生公司来说,危机真正来临了。  危机事件发生后,由首席执行官吉姆·伯克为首的七人危机管理委员会,果断地砍出了“五板斧”,这五板斧环环相扣,招招命中要害

2、。  第一板斧:抽调大批人马立即对所有药片进行检验。经过公司各部门的联合调查,在全部800万片剂的检验中,发现所有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计不超过75片,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区,不会对全美其他地区有丝毫影响,而最终的死亡人数也确定为7人,并非象消息所传的250人。  第二板斧:虽然受污染的药品只有极少数,但强生公司仍然按照公司最高危机原则,即“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强生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收回全部价值近1亿美元的“泰诺”止痛胶囊。并投入50万美元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通知医院、诊所、药店、医生停止销售此药。  第三板斧:以真诚和开放的态度与新闻媒

3、介沟通,迅速传播各种真实消息,无论是对企业有利的消息,还是不利的消息,他们都毫不隐瞒。  第四板斧:积极配合美国医药管理局的调查,在五天时间内对全国收回的胶囊进行抽检,并立即向公众公布检查结果。  第五板斧:为“泰诺”止痛药设计防污染的新式包装,以美国政府发布新的药品包装规定为契机,重返市场。1982年11月11日,强生公司举行大规模的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公司董事长伯克先生亲自主持。在此次会议上,他首先感谢新闻界公正地对待“泰诺”事件,然后介绍该公司率先实施“药品安全包装新规定”,推出“泰诺”止痛胶囊防污染新包装,并现场播放了新包装药品生产过程录像。美国各电视网、地方电视

4、台、电台和报刊就“泰诺”胶囊重返市场的消息进行了广泛报道,公众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事后查明,在中毒事件中回收的800万粒胶囊,只有75粒受氰化物的污染,而且是人为破坏。公司虽然为回收付出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但其毅然回收的决策表明了强生公司在坚守自己的信条:“公众和顾客的利益第一”。这一决策受到舆论的广泛赞扬,其中《华尔街周刊》曾评论说:“强生公司为了不使任何人再遇危险,宁可自己承担巨大的损失。”  正是由于强生公司在“泰诺”事件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危机公关,从而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支持与理解。在一年的时间内,“泰诺”止痛药又重振山河,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再次赢

5、得了公众的信任,树立了强生公司为社会和公众负责的企业形象。  由于其出色的危机管理,强生公司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授予的最高奖——银砧奖。  在美国企业发展史上,还没有一家企业在危机处理问题上像美国强生制药公司那样获得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该公司由于妥善处理“泰莱诺尔”中毒事件以及成功的善后工作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对药品的全部回收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营销决策。当今盛行的市场营销做法,是把利润与消费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不是过去的把利润仅看成是销售的结果。不幸的是,大多数公司仍将销售和获取利润的活动作为营销战略,雀巢的“奶粉”危机事件的失败可以说是最经典的例证。  ◎雀巢的十年

6、之痛  雀巢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国食品公司,具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所生产的食品,尤其是速溶咖啡,时下人见人爱,风靡全球,是其拳头产品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饮誉世界的雀巢帝国,在20世纪70年代却险些信誉扫地,“一命呜呼”。危机事件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舆论,说雀巢食品的竞销,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母乳哺育率下降,从而导致了婴儿死亡率的上升。由于当时雀巢的决策者拒绝考虑舆论的批评,依旧我行我素,加上竞争对手的煽风点火,1977年,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在美国爆发了。美国婴儿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

7、,并批评这家瑞士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对此雀巢公司只是一味地为自己辩护,结果遭到了新闻媒介更为猛烈的抨击。整个危机持续了10年之久,正如美国新闻记者米尔顿·莫斯科维兹所言,“抵制雀巢产品”运动是“有史以来人们向大型跨国公司发起的一场最为激烈和最动感情的战斗”。直到1984年1月,由于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结束抵制运动。  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其实这场产品抵制运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出在雀巢公司未能尽早地注意到社会公众的合法要求,与社会上那些有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