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复习内容

章节复习内容

ID:40875242

大小:10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9

章节复习内容_第1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2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3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4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章节复习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储油气岩石的粒度、比面和胶结物粒度的对数换算公式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作图法和参数法)比面概念、比面特征、吸附法及透入法测定原理胶结物的成分、胶结物结构(图形)、胶结类型(图形)储油(气)岩石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碎屑岩孔隙分类(图形)原生孔隙的单模式双模式及复模式(图形)毛细管孔隙(0.5-0.0002mm)及缝隙(0.25-0.0001)的大小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及大小关系孔隙度分级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沉积作用——矿物成分、粒度、沉积相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断裂、褶皱相关裂缝裂缝率概念及其表达式孔隙结构的概念孔

2、隙结构的研究内容孔隙类型孔隙大小及分布孔喉比值孔隙配位数及孔隙系数孔隙曲折度孔隙的排列组合方式(单模式和双模式)毛管压力曲线上的孔隙结构参数1)排驱压力pd对应的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2)中值压力p50对应的连通孔隙(喉)半径R50可近似代表平均孔喉半径3)主要流动孔隙(喉)半径平均值(对渗透率贡献达95%以上孔隙的平均值)R主4)孔隙介质中某一孔喉半径Ri与最大孔喉半径Rmax的偏离程度的均匀系数Ra5)退汞效率We6)结构均匀系数Ba孔隙结构类型单重孔隙介质——粒间孔隙型、纯裂缝型双重孔隙结构——裂缝-孔隙型、洞穴-孔隙型三重孔隙结构——粒间-微裂缝-大洞穴型、粒间-微

3、裂缝-大裂缝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铸体薄片法毛管压力法图像分析法环境扫描电镜数字成像法同步加速X射线计算微形态(CT/CMT)储油(气)岩石的渗透率渗透率概念孔隙度——标量渗透率——向量不可压缩液体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定律的基本表达式不可压缩液体平面径向渗流的达西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可压缩气体水平线性稳定渗流可压缩气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高速流动的液体,以及速度极低或极高的气体,达西定律就不适用雷诺数(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判断Re≤0.2-0.3时渗流服从达西定律;Re>0.2-0.3时,则渗流规律受到破坏克林伯格效应——气体在致密岩石中低速流动时产生滑动效应实验发现2点1)同一

4、岩石、同一种气体,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测得的气体渗透率不同,低平均压力下气体渗透率比较高,高平均压力下气体渗透率比较低2)同一岩石,同一平均压力,不同气体测得的渗透率不同孔隙内气液分子运动学解释滑动效应与气体性质(分子量、分子直径、自由行程)有关,分子量大,滑脱系数大,滑脱效应越严重。等效液体渗透率(克氏渗透率)概念考虑滑脱效应的气测渗透率表达式低渗透率岩石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低速流动时存在吸附作用)渗透率单位(绝对单位、混合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渗透率分级——低孔低渗储层的划分标准(孔隙度小于15%,渗透率小于100md)Poiseuille公式Kozeny公式推导、含义基于单

5、根毛细管和单条裂缝的Poiseuille公式证明绝对渗透率只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与流体性质无关相态体系、相的概念相的特征(6个基本特征)相图的概念(表示状态方程的图件)及相图类型(P-V图和P-T图)单组份体系的P-V图和P-T图,相图特征(3个)饱和蒸汽压曲线单组份体系的临界点(二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和最高压力点——错误的临界点定义)双组份体系的P-V图和P-T图,相图特征(7个)正确的临界点定义——二相界限消失,内涵性质相同的点组成变化对相图的影响临界凝析温度、临临界凝析压力多组分体系P-T图等温逆行区、等压逆行区等温逆蒸发的分子运动学解释典型油气藏(重质油田、轻质油

6、田、凝析气田、湿气气田、干气气田)相态图特征天然气的高压物性天然气相对视分子量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天然气视临界参数的表达式实用气体状态方程(引入压缩因子Z)——压缩因子实际上是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一个体积偏差系数压缩因子的影响因素对应状态原理(概念)——适用于混合气体压缩因子的计算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步骤虚拟临界常数虚拟折算参数的表达式查图版确定含非烃组分天然气压缩因子的校正含氮天然气压缩因子校正含H2S和CO2天然气压缩因子的校正天然气体积系数概念及其表达式体积系数与压力关系天然气压缩系数概念及其表达式与理想气体压缩系数的关系天然气密度、相对密度概念及其表达式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7、一般小于1天然气粘度(动力粘度或绝对粘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粘度的单位,CGS制和SI制的换算关系动力粘度的影响因素溶解系数的概念亨利定律——单组份气体的在压力为P时其溶解度与压力成线性关系天然气是混合气体——溶解度不仅取决于压力,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曲线关系——低压时重烃易溶,天然气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天然气从石油中的分离——易溶组分越难分离——物理和化学性质越相近的物质越不易分离,反之易分离三种脱气方式及其分离出的油气数量的比较一次脱气(接触脱气、闪蒸分离)概念差异脱气(微分脱气)概念级次脱气(多级分离)概念天然气溶解分离相态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