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

ID:40885933

大小:26.7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9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_第1页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_第2页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_第3页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_第4页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六集)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弟子规》进入第五个单元「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爱众物、众生。当然这爱是会意字,就是要能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觉,那这样人与人的相处就能够很和睦、和乐,不至於常常出现冲突跟纷争。孟子有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谁最重要?人和。对,所以要能与人相处得好,才能有很好的人和,才有很大的团结力量。那如何赢得人和?当然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要落实《弟子规》这些教诲,《弟子规》提到「己有能,勿自私」,那当然你就会得到人和。     孟夫子接著又

2、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能够有很多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人会帮助他。诸位朋友,这个「道」是指什么?得道、失道。这个道在《中庸》里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这个道就代表仁慈之心。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著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著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去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去看到别人需要,只有看自己。只要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太自私到了极点,连他的亲朋好友都离他而去,所谓众叛亲离。那「多助之至」,假如他处处替人著想,行的都是仁道,那就「天下顺

3、之」,天下的人都会感他的仁慈之心,希望能够跟随著他一起打拼,一起有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们看到周文王以仁慈之心赢得民心。记得有一次刚好在建筑一个工程,工作人员挖到了一些白骨,就放在旁边,被周文王看到了。周文王非常诚惶诚恐,马上就把这些骨头很慎重的办了祭祀,把它埋好。旁边这些人民看了很感动,他说:文王连死人都不敢轻慢,都这么恭敬,想必对於活著的人必然会尽心关怀,爱民如子。所以周朝很快以仁慈之心统一了天下,而且造了中国最长年代的一个盛世。他们整个朝代绵延了八百年之久。那我们来看看如何得道多助?《弟子规》这一个「泛爱众」的教诲事实上也环绕在一个「仁」字,仁慈的仁。那我们来看看

4、:    【己有能。勿自私。】    所以能替别人尽心尽力的服务。在宋朝时候,宰相范仲淹,刚好他小时候遇到一个算命先生,他就走过去跟这位先生说:你可不可以帮我看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听了很惊讶,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口气挺大的。所以当算命先生这么一讲,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头低了下来,接著又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也有点怀疑,奇怪!一开始是说能不能当宰相,现在居然降到当个中医师。就问他:为什么你两个愿望差那么大?接著范仲淹就说:因为唯有良相跟良医可以真正救人。因为一个好的宰相只要把国家的政策处理好,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人民;而医生尽心尽力,也可以让人从病

5、苦当中脱离。结果当算命先生听到范仲淹这么讲,也很感动,看他小小年纪处处立的志向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他人。所以很感动,马上跟范仲淹说:你有这一颗心,你一定可以当宰相,这才是真正的宰相之心。    诸位朋友,范仲淹后来有没有当宰相?这也不意外,因为他这么小就立志要当宰相。所以当他在念书,他在念四书、在念五经的时候,他要念出什么?念出如何治国平天下。其他一般的读书人要念出什么?功名利禄。请问念出来的味道一不一样?见地一不一样?所以诸位朋友,让孩子要早立志,目标一确定就可以全力以赴。而且得道者多助,必然,当你的孩子确实发了这种利益社会的心,可能在他成长的过程就会有很多贵人相助。   

6、 所以范仲淹在宋朝当官过程,他还买了很多的义田,他的亲族三百多个人都是他在照顾,兴义田,让他们来耕作,这样就可以生活无缺。他的俸禄,只要看到亲朋好友婚丧喜庆有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有舍有得,得了什么?范仲淹的成就仅次於孔老夫子,他们的成就是大过历代的帝王。因为范仲淹的家族已经八百多年不衰,孔老夫子两千多年不衰,因为他们都是用真诚来对社会付出。    范仲淹除了在金钱当中尽心尽力帮助这一些亲友之外,他还盖了一个学校,兴义学,让更多学子能够得到圣贤教诲,进而可以报效国家。所以范仲淹办的那个学校,直到清朝考上的进士有数百个,状元就有好几十个,而现在那一块地也是当地很有名的高中。所以确

7、实范仲淹的德行现在还在影响。『己有能,勿自私』,自然就能天下归心。而范仲淹这样的德行必然让他的后代子子孙孙得到庇荫。《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己有能,所以要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能力而批评、而轻慢,就会造成团体不好的气氛,很有可能好事都被障碍了;而当这件事是众人之事,那我们罪过就很大,因为障碍了一群人。所以我们应该扩宽心量,随喜他的才华、他的能力,一同把好事办好。毕竟成事不易。这个年头做好事容不容易?我们更应该把这些好事极力促成。    【勿谄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