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组合

诗歌意象组合

ID:40887213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9

诗歌意象组合_第1页
诗歌意象组合_第2页
诗歌意象组合_第3页
诗歌意象组合_第4页
诗歌意象组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意象组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意象组合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的诗歌教学,牵涉到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对此二者的关系,刘映杰先生已经有了准确的界定(见《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02年第1辑47页),认为诗歌的意境是由全诗众多意象构成的一种审美境界或氛围。所谓意象,是指诗人的内在情意与客观的外在物象相互融合而成的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兼具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对象化的双重性质。意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既然“意境是由众多意象构成的”,那么意境可换言之为“意象组合”。对于农村学生,要探究性学习诗歌的意象组合,由于受多种因素

2、的制约,教师只能以学生常见的话语和行为方式加以引导。我在教学中,以现代摄影艺术的方式为喻,通过对诗歌结构的解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鉴赏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收获。概括起来有五种形式,现以唐诗为例说,归纳于下,以期把这一问题的教学探讨引向深入。一、剪影式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很象现代的艺术摄影,将若干富于典型性的意象同时摄入画面,为我所用,成为有意之象。整个意象组合看不到视点,结构富于凝固感。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首诗截取了最富

3、于生活情趣的事例,主体意象是泪湿双袖的诗人,背景意象是漫漫长路,辅助意象是入京使,三个意象在同一瞬间凝固于同一画面,苍凉而雄浑,表现了诗人眷恋故园的柔情和开阔豪迈的胸襟。二、层递式这种意象组合方式是以视点在时空领域的转移进退为线索,即:以时间的流动或空间的位移来组合意象,大致分为三种情况:1、时间层递式主要是以时间的流动为线索来组合意象,意象之间存在着先后次序和承接关系,它往往以剪影式为基础。又可分为两种方式:A、顺水推舟的时间层递式以时间为基本线索,顺事物(件)发展的自然时序组合意象或剪影。如

4、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边将出猎,借李广之典,歌颂其勇武。它用顺水推舟的时间层递式,串联了两幅剪影:一是将军夜射图,二是平明寻箭图,折射出唐代的勃勃生气和强盛的原因所在,并以时间为序加以串联。B、逆水行舟的时间层递式这种方式逆时间之流,溯游而上,逐次展示意象或剪影。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抒写了少妇思念远征辽西的丈夫的闺情。主要描绘了两个意象:一为深受离情别绪的煎熬,正在梦中与丈夫团圆的闺中少妇,是描

5、述性意象;一为在枝上啼叫的黄莺。黄莺本无情,莺啼更无意,但闺中少妇相思太苦,怨恨太深,因而移情于物、迁怒于物,以为黄莺存心作梗,使人美梦难圆,于是把满腔怨气全倾泻到黄莺身上。这首诗从意象组合看,采用的就是逆水行舟的时间层递式。诗人由果推因,层层倒而叙之,先从最终的结局说起,然后追本溯源,打起黄莺儿是为了不叫枝上啼,为何?是因为啼时惊妾梦,何以怕它惊妾梦?是因为梦中正在赴辽西。这首诗逆向寻踪,溯游探源,戛然而止,但余味无穷,女主人憨态可掬,一片痴情,让读者于言外咀嚼之。2、空间层递式主要是以视点在

6、空间位移的轨迹为线索来组合意象。又可分四种方式:A、逐层推进(推镜头)其摄象过程是视点由远及近或由外及内,层层推进,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玉门关度。这首诗用的是逐层推进的空间层递式。黄河、高山、大沙漠是一层,孤城为二层,羌笛为三层。其意象部署图示如下:视点由远及近,由外向内,逐层移向中心意象。起初,视点在极远处,远上云端的黄河、高耸入云的群山,一个伸向极远处,一个伸向极高处,皆为极度,因此,外围几乎是无涯际的。这大河、高山构成的视野阔大、境界雄

7、浑的大背景,就是大西北的传神写照,此为第一层。内圈是孤城,处在纵横交叉点上,偏置一隅,在无边无际的外围意象反衬下,更觉太“孤”,此为第二层。最后视点向前猛推,核心就是那支正在吹奏哀怨的《杨柳曲》的羌笛,而杨柳、春风这虚实叠映的象征性意象,都紧紧贴附在核心意象上,丰富了核心意象的意蕴,此为第三层。全诗就这样,用由远及近、由内向外的方式,逐次突出了置于核心的主体意象,从而传达出了边地苦远、皇恩难及的主旨,将士的幽怨之情于言外见之。B、逐次远移(拉镜头)其摄象过程视点在空中由近及远,由内向外步步拉开。

8、如李益《临滹沱河见番使列名》: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本诗前两句写点,后两句写面。一二句展示的是一幅唐番和亲图:边关充斥着和亲番使,塞马占尽了滹沱春色。三四句镜头向后一拉,由点及面,渲染广及万里的“和平”假象——频许和番,边备松弛。诗人以此巧妙的构思,极委婉地批评了唐王朝对回纥采取的妥协、苟安政策,深沉的感愤之情,蕴含于字里行间。C、跟踪摄象(跟镜头)其摄象过程视点与对象并行移动,在空间领域移步换形。如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