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

ID:40890106

大小:122.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10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2.晋永嘉五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的最大结果是北方边地民族的大举内侵和汉族人群的大规模迁移。3.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家族是亩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5.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几语支、语言、方言、土语

2、等不同层次。6.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7.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加上李绅、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8.勤农观是指历代统治者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是中国传统的农政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9.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10.宋明

3、理学是宋明时期,周敦颐,程灏、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人将印度佛学与本土的易、老、庄三玄相揉合,融进儒家思想之中而形成的新的儒家学派的学说。他们注重顿悟的禅宗式的“明心见性”,强调"主静、居敬"、"戒惧、慎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带有明显宗教功能的学说。11.摊丁入亩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人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12.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

4、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13."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它是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五常"即五种道德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14.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15.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来,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16.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反映了商人凡事必卜的习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和陕西周原。17.家谱是中

5、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它大致包括谱序、像赞、祖训、世表等。18.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52.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19.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0.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这一时期为寒冷时期。竺可桢称此期为"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

6、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21.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22.”荒政"思想,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这一观点和现代社会强调取于自然,还于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是一致的。23.修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24.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是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25.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

7、,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该学派的观点,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辨色彩。26.一条鞭法是指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人、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27.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28.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8、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对于促进中国古代艺术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9.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30.察举制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一度,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重学间。31.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一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