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辩证(路径)

辨病辩证(路径)

ID:40895133

大小:8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0

辨病辩证(路径)_第1页
辨病辩证(路径)_第2页
辨病辩证(路径)_第3页
辨病辩证(路径)_第4页
辨病辩证(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辨病辩证(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风急性期1、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2)痰蒙清窍证(3)元气败脱证2、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2)风痰阻络证(3)痰热腑实证(4)阴虚风动证(5)气虚血瘀证3、常见变证治疗(1)呃逆(2)呕血中风恢复期1、风火上扰证2、痰瘀阻络证患者以“”为主症,拟诊断为“中风”,应当于“痿证”相鉴别。患者年过六旬,脏腑虚衰,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故记忆力减退;“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瘀”,气虚无以运化水湿而成痰浊,痰浊内郁化热,痰浊挟瘀阻于脉络,脉络不和,肌肉失其濡养;脑为元神之腑,有主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之功,痰瘀阻于脑窍

2、则突发舌强,言语不清。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滑细,均符合诊断。综之,其病位在头部,涉及肾、气血经络,属于虚实夹杂之证。诊疗计划:1内科II级护理。2低盐清淡饮食。3留陪一人,口告病情。4尽快完善各项入院检查以协助诊治。5治疗西医以调节血压、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抗感染,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症处理为原则。6中医以化痰祛瘀、活血通络为法,拟方: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赤白芍各15g陈皮12g郁金10g菖蒲10g鸡血藤10g川芎10g当归12g丹参15g地龙10g上方由制剂中心煎取送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1、痰热

3、阻络证患者以“”为主症,拟诊断为“中风”,应当与“头痛”相鉴别。患者年过五旬,脏腑虚衰,脾胃亏弱,脾虚无以运化水湿而成痰浊,痰浊瘀久化热,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脑络失养、筋脉失濡,则见肢体麻木、无力。舌质暗苔薄黄,脉沉而弱,均为痰热阻络之症。综之病机痰热阻络,病位在头部、经络,病变脏腑涉及脾肾、属本虚之证。诊疗计划:1内科II级护理。2低盐清淡饮食。3留陪一人,口告病情。4尽快完善各项入院检查以协助诊治。5治疗西医以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供血对症处理为原则。6中医以

4、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为法,拟方:黄芩8g半夏10g陈皮10g白术15g黄连10g枳实10g鸡血藤15g川芎15g当归10g丹参15g炙甘草6g上方由制剂中心煎取送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2、肝肾阴虚证患者以“”为主症,拟诊断为“中风”,应当于“痿证”相鉴别。“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患者年近六旬,肝肾阴虚,肝体阴用阳,藏血主筋脉,肝阴虚则肝阳失制,虚风内动,筋脉失养,故肢体抖动;肾为先天之本,化精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脑髓、经脉失养,脉络不和,肌肉失其濡养,故而肢体无力、麻木。舌质暗苔白,脉沉

5、细,均符合诊断。综之,其病位在头部,涉及肝肾、气血经络,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诊疗计划:1内科II级护理。2低盐清淡饮食。3留陪一人,口告病情。4尽快完善各项入院检查以协助诊治。5治疗西医以调节血压、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症处理为原则。6中医以滋补肝肾,养血熄风通络为法,拟方:桑寄生15g熟地12g山药12g女贞子15g当归12g桑枝15g鸡血藤15g丹参12g川芎10g火麻仁12g大黄12g枳实12g炙甘草6g上方由制剂中心煎取送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1、气虚血瘀证患者以“”为主症,拟诊断为

6、“中风”,应当与“痿证”相鉴别。患者年愈六旬,脏腑虚衰,脾气虚弱,“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气虚则血瘀”;瘀血阻滞经络,失于濡养则肢体麻木、无力。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均符合诊断。综之,其病位在头部,涉及脾肾、气血经络,属于虚实夹杂之证。诊疗计划:1内科II级护理。2低盐清淡饮食。患者年愈六旬,脏腑虚衰,脾气虚弱,“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气虚则血瘀”;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失于濡养则肢体麻木、无力。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均符合诊断。综之,其病位在头部,涉及脾肾、气血经络,属于虚实夹杂

7、之证。3留陪一人,口告病情。4尽快完善各项入院检查以协助诊治。5治疗西医以调节血压、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症处理为原则。6中医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拟方:黄芪20g地龙8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桑枝15g鸡血藤15g川芎12g炙甘草6g上方由制剂中心煎取送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痴呆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3、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4、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眩晕(无痰不作眩)1、风痰上扰证2、阴虚阳亢证3、肝火上炎证4、痰瘀阻络证5、气血亏虚证6、肾精不足证头痛

8、1、肝阳上亢证2、痰浊内阻证3、瘀血阻络证4、气血两虚证5、肝肾亏虚证1气虚血瘀患者以“”为主症,拟诊断为“中风”,应当与“痿证”相鉴别。患者年愈六旬,脏腑虚衰,脾气虚弱,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气虚则血瘀”;瘀血阻滞经络故肢体麻木、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均符合诊断。综之,其病位在头部,涉及脾肾、气血经络,属于虚实夹杂之症。诊疗计划:1内科II级护理。2低盐清淡饮食。患者年愈六旬,脏腑虚衰,脾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