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知行论

顾炎武知行论

ID:40908769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0

顾炎武知行论_第1页
顾炎武知行论_第2页
顾炎武知行论_第3页
顾炎武知行论_第4页
顾炎武知行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炎武知行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学”主义教育思潮及其对教育的设计  明朝的灭亡,不禁使一代知识分子涕泪涟涟。但西学的传入,封建社会本体内所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之国破家亡的刺激,又促使这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批判程朱理学,总结传统的教育理论,提出了崭新的知识论和知行观;并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探讨人之本体,研究人性与性格、人性与才智、人性与教育的关系,将之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总之,这一时期的教育理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  (1)“实学”主义教育思潮的特征  中国古代历来是重视文字教育,而鄙视一技一艺之能的;儒者每以性天道德为形而上者,而不言有裨于国家和民生的“事功”。利玛窦到中国

2、后,便发现了中国士大夫的这一特点:“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指通过科举作官),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除非由于家务或才力平庸的阻挠而不能致力于那些被认为是更高级的研究。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受人尊敬,因为它们不象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学生们因希望着随之而来的荣誉和报酬而被吸引。”①人才的选取制度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德贵而才贱。而追溯此价值观念的历史根源,则渊源于孔子。孔子明言“君子不器”,即不屑于一技一艺的掌握。故樊迟请学稼,孔子便讥之为小人而非君子。至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便将孔子的“可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一内容都摒弃,

3、以为这是“惑后进”之“不急之言”。发展至程朱理学,更是汲汲求于性命之学。而只有在明末清初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步而清醒的爱国志士,铭记亡国切肤之痛,注重实际效用与事功,才对传统的“贵德贱才”之说提出了挑战,以为学一艺、行一事亦不失为儒者,关键在于有用,即要有治国平天下之功效。首先,“实学”主义教育家们指出:宋儒之所谓“正其道不谋其利,明其义不计其功”,是违背孔孟之道,亦是不以天下为己任的。在启蒙教育思想家看来,真正的孔孟之学,皆是“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①,而宋儒之理学,是忘“民物”,而有悖于真儒学。因为,儒家之圣贤皆有功于天下,如舜使有苗族归顺,汤定夏之天下,文

4、王、武王平定商朝,大禹治水,孔子欲复周代制度、礼仪,荀子言兵,诸如此类,皆说明儒家之为贵者,正是建功立业,是要能“定乱、除暴、安百姓”②。然而,“自宋以来,圣言大兴,乃从事端于昔,树功则无闻焉”③。而大部分知识分子便不以“经天纬地”为儒者之学,却“以语录为究竟,仅附答问一二条于伊、洛门下,便厕儒者之列,假其名以欺世”。他们或高谈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之阔论,而“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④。鉴于此,李塨以宋明学者皆“病忘”,即病于“伏首诵读而忘民物”,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一旦大难当前”,即使是品行高尚者,虽有报国之心,却“半策无施,惟拚一死”。这是于

5、忘“民物”之外又“并忘其身”为国家之大治,为百姓之大安,李塨便“摭纪世大略”,著《瘳忘编》,以治疗知识分子忘民物并忘其身之病,而复兴真儒学。其次,实学教育思想家更进一步提出:才艺事功为道德之本。黄宗羲说: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①《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一卷,第五章。①《黄梨洲文集·今水经序》。②唐甄:《潜书》上篇上《辨儒》。③同上。④《黄梨洲文集·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这是说,道德与事功是一致的,若言有道德而却不能救国家之急难

6、,则不是真儒。空疏的道德是亡国的祸因:“国多孝子而父死于敌,国多悌弟而兄死于敌,国多忠臣而君死于敌;身为仁人而为不仁者虏,身为义人而为不义者虏。”①这是明亡之状的真实写照。这时期的爱国知识分子,目睹这乾坤之祸,既痛且惭,故皆对传统的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作沉痛的反思。他们深刻认识到:若仍承宋明理学之遗绪,不言事功,则使天下百姓或死于饥馑,或死于兵革,或死于虐政,或死于外暴,或死于内残,则又何德之有!明理正道的体现,即在于事功。大禹治水即思安澜,周公制礼乐即期太平,子为父尝药即思其愈,臣为君敌忾即求其胜。因而,必须讲礼乐兵农、射御书数等实学。大而言之,舍事功而讲道德,是将“天地山河忘类泡影,万物百

7、姓遗等刍狗”,以致天下鱼烂河决,生民塗毒。小而言之,若空谈德性,视才艺为贱,而使农不种田,工不制作,以致子不能养其父,弟不能养其兄,又如何有忠、孝、悌之德?故德以才见,无才以建事功,则德亦亡矣。与其整日诵读程朱之书,坐谈性天,静观良知,“不如成一才,专一艺,犹有益于治”。  要之,这时期的启蒙教育思想家的价值观念是:学贵有用,艺即圣学;德以才见,若无才而徙言德,实际上是无德行者。以这样的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学主义教育思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