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课 程设计

开采课 程设计

ID:40961565

大小:131.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12

开采课 程设计_第1页
开采课 程设计_第2页
开采课 程设计_第3页
开采课 程设计_第4页
开采课 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采课 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一、设计题目六矿一二采区巷道布置课程设计二、基本条件该采区位于六矿一水平,开采二⒈煤层。采区北-200、东一一、南-280西F8断层为界。采区走向长2540m,倾斜长1200m,煤层走向N39°E,倾向S141°E,倾角3°,二一煤层厚度m,二一煤层实体密度1.45t/m3。采取瓦斯绝对涌出量<0.18m3/min掘0.5m3/min,正常涌水量15m3/h,煤尘无爆炸性,煤质中硬。地面无需保护地物,邻近采空区对本采空区开采无影响。井底车场位于之东侧,回风大巷位于采区上边界距煤层15m的岩层中,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下边界距煤层15m的岩石

2、中。煤层顶板:直接顶为4m页岩,基本顶为7m中砾砂岩采区设计年产量45万t/a前言课程设计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煤矿开采方法》课程部分内容之后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通过巷道布置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技能。具体来说,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需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提高和充实学生所学过的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3、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完成采取巷道布置设计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书写和绘图的能力。河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学

3、院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六矿一二采区巷道布置课程设计系部:采矿工程系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班级:采矿11-2班姓名:指导老师:2012年12月21日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基本条件第二章采取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取储量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采区生产能力二、服务年限三、采取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的验算第三章采取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布置一、采区形式第二节采区上山的数目和位置一、采区上山位置二、采区上山数目三、采区上山的布置方式四、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及推进长度五、区段平巷的布置六、采区车场第四章采取巷道布置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第一节 方案比较法的实质和

4、步骤一、提出方案二、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经济比较第二节 采区巷道掘进费、维护费的计算一、巷道掘进费二、巷道维护费后记总结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基本条件该采区位于六矿一水平,开采二⒈煤层。采区北-200、东一一、南-280西F8断层为界。采区走向长2540m,倾斜长1200m,煤层走向N39°E,倾向S141°E,倾角3°,二一煤层厚度m,二一煤层实体密度1.45t/m3。采取瓦斯绝对涌出量<0.18m3/min掘0.5m3/min,正常涌水量15m3/h,煤尘无爆炸性,煤质中硬。地面无需保护地物,邻近采空区对本采空区开采无影响。井底车场位于之东侧,回

5、风大巷位于采区上边界距煤层15m的岩层中,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下边界距煤层15m的岩石中。煤层顶板:直接顶为4m页岩,基本顶为7m中砾砂岩采区设计年产量45万t/a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 计算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确定设计损失量(附储量计算表1)。 煤层名称工业储量/万t煤的损失量/万t采出率/%可采储量/万t厚度损失其他损失名称数量名称数量K9126边界煤柱10.3上山区段间煤柱11.32.03882.6104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采区生产能力该采区生产能力50万t/a。确定采区生产能力根据1、地质因素2、采煤、掘进、

6、运输的机械化程度和通风、供电能力3、采区储量4、采区产量的稳定性。结合该采区煤层的赋存情况;采区上、下边界标高,采区走向、倾斜长度;煤系产状,煤层厚度;相邻采区情况,地面情况及其开采的关系。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物理机械性质。煤层底板岩性、厚度、稳定性、抗压入特性等。煤质、瓦斯、煤尘。煤层自然发火及采区水文地质特征。设计工作面接替均衡情况。综合采区服务年限。可确定该采区的生产能力为45万t/a。二、服务年限根据公式T=Zk/AKT-采区服务年限       Zk—采区煤层可采储量   A—采区设计生产能力  K—储量备用系数(1.3—1.

7、5)代入储量计算表1中的部分参数;储量备用系数取1.4可求出T=2.5a采区上部边界为采区回风大巷,下部边界为采区运输大巷,采区西部为二J九采区,采区东部边界为一一采区。走向长度2540米,斜长1200米,平均倾角3°,面积240000平方米。采区储量按照等高线法求采区储量:所谓等高线法就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按煤层厚度或倾角大致稳定的范围内沿煤层底板等高线分为若干块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单个块段储量之和,本设计采用此储量计算方法。式中Q—煤炭工业储量,万t;Si—块段水平投影面积,㎞2;α—煤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3º,Mi

8、—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Yi—块段内煤层的容重,t/m3。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及煤层底板等高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