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

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

ID:40975786

大小:40.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2

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_第1页
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_第2页
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_第3页
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武汉研学游研学报告(高一十一班徐金鑫)4月3号到4月4号,我们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武汉研学游。悠悠华夏,泱泱大国,千年悠久的历史缔造在武汉之所,文明之花遍地开放。武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拥有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清初,“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

2、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途中,我们去了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在红楼里,我了解到,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而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建立,让后人对一场改变中国的革命有了充分认识,也对革命领导人,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去各个风景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大学和科技园,了解到武汉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前列,科教综合实力全国第三,高校云集,著名的国立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也坐落于此,另有华中师范

3、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诸多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高校和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中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人数多达数百万人,稳居全球城市第一。我们也游览了东湖磨山风景区,东湖湖岸曲折,婀娜生姿,其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山水交融。园内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主要景点有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水天一色、曲堤凌波等。从湖边的各个码头上能乘船去湖对面的磨山植物园游玩。  东湖磨山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创建于1956年,占地700多亩,有262个梅花品种,5000株梅树,建立了世

4、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另有中国唯一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梅花还是武汉的市花。  明镜一样的武汉东湖,水面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这个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群山环抱,浩淼明净,最宽处28公里,最深6米,湖岸线长110多公里,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称。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视角不同,可体味到不同的山水之精妙情趣。  湖北为古楚国腹地和三国演义主战场。根据历史典籍和传说,东湖风景名胜区建设了一批以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景点。行吟阁、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楚城、楚市、楚天台和离骚碑,无不显

5、现楚八百年楚文化的辉煌余博大;刘备郊天坛、武圣庙、卓刀泉让您领略三国文化之精髓。  东湖还建有中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中国最大的樱花园,中国四大梅园之首的东湖梅园,以及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卉园等十三个植物观赏园。  亚热带气候里的东湖,植被繁茂,满眼青翠,古木遮天,鲜花吐艳,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素有“春樱、夏荷、秋桂、冬梅”四季名花之美誉。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武汉还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汉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早

6、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超级城市。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将武汉(光电)与北京(IT与软件服务)、上海(金融与工程服务)、深圳(物流与商业服务)、成都(航空)一并列为“正在成为中国公认的知识与创新中心”城市。第二天,我们游览了黄鹤楼,黄鹤楼,即“天下江山第一楼”。

7、地处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经导游介绍,我了解到,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