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ID:41047829

大小:1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15

春夜洛城闻笛_第1页
春夜洛城闻笛_第2页
资源描述:

《春夜洛城闻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材料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玉笛:精美的笛子。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散入:随着。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故园:故乡,家乡。[译文]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简析]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练习资料1.默写:(1),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

4、状的两句是: ,。(2分)(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2分)(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感情的思想感情。(3分)3.解释下列词语:(3分)散入:。满:。闻:。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8.“飞”和“暗”用得好

5、,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