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温度采集系统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温度采集系统开题报告

ID:41053451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5

毕业设计温度采集系统开题报告_第1页
毕业设计温度采集系统开题报告_第2页
毕业设计温度采集系统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温度采集系统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温度采集系统上位机设计课题来源导师拟定课题类型AY导师XXX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XX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题报告内容:目的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测温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却又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实际意义。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在工业生产

2、和实验研究中,像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粮食存储、酒类生产等领域内,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比如,发电厂锅炉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炼油过程中,原油必须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馏才能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没有合适的温度环境,许多电子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粮仓的储粮就会变质霉烂,酒类的品质就没有保障。因此,各行各业对温度控制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可见,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次设计的是温度测控系统的上位机,意在学习和掌握PC机与单片机的通信方法,了

3、解通信协议的制定,学习利用VC或VB等编程软件制作温度测控界面的方法,提高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1)USB串口通信:USB为所有的USB外设提供了单一的、易于使用的标准的连接类型。这样一来就简化了USB外设的设计,同时也简化了用户在判断哪个插头对应哪个插槽时的任务,实现了单一的数据通用接口。同时整个的USB的系统只有一个端口和一个中断,节省了系统资源。(2)SPI串口通信:SPI时钟速度很快,范围可从几兆赫兹到几十兆赫兹,且没有系统开销,同时,SPI也没有多主器件协议,必须采用很复杂的软件和外部逻辑来实现多主器件架构,每个从器件需要一个单

4、独的从选择信号。(3)RS-232串口通信:RS232C的数据线有2根:发送数据线TXD和接收数据线RXD。与逻辑地线7结合起来工作,足以实现全双工和半双工的信息传输,对数据线上所传输的数据格式、RS232C标准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传输的数据速率是多少、有无奇偶校验位、停止位为多少、字符代码采用多少位等问题,应由发送方与接受自行商定,达成一致的协议。因而RS-232串口通信比较简单,故这次设计采用RS-232串口通信发法。上位机界面的设计方法:VB,VC,MATLAB等软件均可编写上位机界面,由于VB的软件编写较简单,故这里采用VB软件来编写。初步设计方案:通信方

5、式利用RS-232串口全双工通信,软件设计利用VB的通信控件设计界面,其中主要用到MSComm控件。通信协议方面数据包的数据长度固定,例0X55,0XAA,0X7E为帧头,0X0D为帧尾,校验码用和校验,即将数据全部累加得到一个和值当校验码,字符代码采用16位。预计到达的效果:可以测量和显示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同时温度超过预警值会报警,不同时段温度用曲线图表示。上位机程序方框图:PC机串口初始化温度表格显示温度曲线绘制报警显示温度统计计算16进制数据转10进制数据进度安排:设计各阶段名称日期%1查阅相关文献2月13日~3月上旬102掌握高级语言实现串行通信原理和方法

6、3月上旬~3月中旬103系统硬件设计3月中旬~4月中旬254系统软件设计4月中旬~5月中旬255系统总体调试5月中旬~5月下旬206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5月下旬~6月107英文资料翻译设计期间自行安排主要参考文献:[1]张再华.基于LM35的温度测量系统2007,(5)[2]赵福荣,刘鑫.单片机温度采集器与PC104分站的串行通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院学报.2001,(02)[3]梅丽凤,马国甫,郭栋.基于USB技术的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J].现代电子,2007,(04)[4]张娟,陈杰,蔡振江.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温室温度采集[J].现代电子技术学刊,2

7、006,(03)[5]丁万平,宋建平,胡治平.基于AVR单片机温度测量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学刊,2011,(06)[6]刘名辉.单片机与上位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J].通信技术,2010,(07)[7]钟庭.PC机与单片机通信协议[J].通信技术,2010,(04)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1)、(2)均要填,如AY、BX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