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

ID:41094121

大小:13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16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_第1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_第2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_第3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_第4页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葛泉矿矿井地质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葛泉矿基本概况第一章概述葛泉矿隶属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12月25日破土动工,1989年10月20日投产。设计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38.4年。1993年达产,1995年建成“双高”矿井,96年达到65.3万吨的产量。随着生产状况改观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矿井产量自2001年趋于稳步增长,2006年产量达到75万吨。葛泉矿现由葛泉井和东井两个矿井组成。主要产品有焦煤、瘦煤、贫煤及洗精煤、洗混煤、块煤等,其焦煤低灰、低硫、发热量高。2007年经通风和生产能力重新核定,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781号文件批复,重新核定总设

2、计能力为125万吨,其中葛泉井为95万吨,东井为35万吨。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葛泉井主供电源3911回路引自苏亭变电站35KV母联,备用电源引自西郝庄变电站35KV母联,经矿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后变为6KV,分别对全矿各处供电。东井电源引自葛泉井35/6kV变电站,以两回6kV架空线路送至本工程工业广场地面6/0.4kV变电所,线路长约2.7km,一回运行、一回热备用。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为LGJ-240,240mm2,6kV系统设计选用KYGC-Z型手车开关柜15台,构成单母线分段系统。6kV母线可以单母线分段运行,亦可以单母线运行。井下高压采用6kV,

3、采区低压采用1140V及660V,井底车场采用660V,照明及手持电钻采用127V,控制电压采用36V。20东井地面运输试采区产煤全部就地销售,运煤车辆由用户自备。场外公路起点为孔赞公路北侧路面边缘,终点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及下组煤开采工业场地大门中心,全长360m。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葛泉井地理位置:葛泉井位于沙河市下解村、曹章村、小油村、大油村一带,属大油村乡及葛泉乡管辖。东距京广铁路褡裢站10km,北距邢台市约18km。矿自用铁路与京广铁路相通,西侧紧临邢(台)都(党)公路,交通便利。东井地理位置:东井位于沙河市下解村附近,东距京广铁路褡裢站10km

4、,北距邢台市约18km。本矿井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通,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矿井下组煤试采区域位于西油村、大油村一带,为葛泉矿区东北部,距葛泉矿井约2.5km。二、井田面积葛泉井田井田走向长度6.1km,井田倾向长度1.7~3.5km,井田面积16.27km2。东井试采区走向长约2200m,倾斜宽约1900m,面积约3.8km2,7#、9#煤地质储量2885.4万吨,工业储量1479.26万吨,可采储量为832.47万吨,其中7#煤129.37万吨,8+9#煤703.1万吨。三、井田煤层地质情况20矿井沉积岩系地层可分为掩盖层和基岩两大部分,掩盖层为第四系

5、松散含水层,厚度50.10~221.01m,主要由粘土砂,砾石等成份组成,其顶部和底部各有一砾石层,中部为粘土和中粗细砂互层,基岩部分为石碳二叠系近海型海陆交替相煤系地层。井田共含煤16层。煤层总厚16.8m。其中: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6层,总厚12.42m,自上而下分别为山西组2#煤,2下#煤及太原组的5#,7#,8#,9#煤层。可采煤层分为上下两组:2#,2下#,5#煤层为上组,7#,8#,9#煤层为下组。下组煤因受大青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威胁尚不能进行开采。目前矿井主要开采2#煤,2004年开始对5#煤进行开发。井田为典型的热力变质地区,煤质品种齐全。现将

6、2#煤,2下#煤,5#煤煤层的煤质特征简述如下:2#煤:有无烟煤、贫煤、瘦煤及焦煤四种煤质牌号,属于中灰、特低硫、低磷煤。2下#煤:有无烟煤、贫煤、瘦煤及焦煤四种煤质牌号,属于中灰、特低硫、低磷煤。5#煤:有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及肥煤五个煤质条带,为低硫至中硫煤,无烟煤、贫煤属富灰、低磷煤,瘦煤、焦煤及肥煤属中灰、特低磷煤。煤质特征见表1-3。四、水文地质情况20矿井共有十个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顶砾含水层,第四系中部砂层含水层,第四系底砾含水层,石盒子组三段砂岩含水层,石盒子组底部砂岩和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含水层,野青灰岩含水层,伏青灰岩含水层,大青

7、灰岩含水层,本溪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现将各含水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顶部砾石含水层该水层岩性以肉红色、灰白色等石英岩砾石为主,少量为闪长岩、白灰岩石,充填不等粒砂,分布在河床和阶地之下,并在地平面中的沟谷两侧有零星出露,厚度0~30.40m,单位涌水量为3.92~48.8L/s·m,为富水性强的孔隙含水层。2)第四系中部砂层含水层该含水层由顶部紫红色冰积泥和中下部米黄色、桔红色中粗砂组成,厚10m,分布在南部丘陵顶及夷平面黄土之下,因层位较高,多在潜水位以下。不含水。中下部砂层以细中粗砂为主,有时含砾石,夹数层亚粘土和亚砂土,厚度0~131.2m,单位用

8、涌水量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