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

ID:41118878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6

移动通信原理_第1页
移动通信原理_第2页
移动通信原理_第3页
移动通信原理_第4页
移动通信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移动通信(Mobile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空间系统;(2)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目录移动通信概述图书信息2.1、移动通信原理2.2、内容简介2.3、作者简介2.4、目录移动通信原理(第二版)图书信息移动通信概述图书信息2.1、移动通信原理2.2、内容简介2.3、作者简介2.4、目录移动通信原理(第二版)图书信息展开编辑本段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

2、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移动通信系统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

3、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Modem。编辑本段图书信息2.1、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图书作者:吴伟陵、牛凯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712100867x  出版时间:2005-11第1版  印刷时间:2005-11第2次印刷  开本:16  价格(元):39  ----------------------------------------------------

4、----------------------------2.2、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目前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总结移动通信中共同的客观规律、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从移动通信技术的3项主要技术指标――有效性(数量)、可靠性(质量)和安全性出发,从物理层、网络层和网络规划层3个层次全面、系统地介绍移动通信原理。其内容包含4个方面:基本物理层技术(第2-8章),主要介绍较成熟的物理层技术,包括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多址与扩频、信尖编码、鉴权与加密、调制与信道编码、分集接收与均衡;高级物理层技术(第9-13章),主要针对高速率、宽频带多媒体业务和未来移动通信中

5、的物理层关键技术:OFDM、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空间编码与MIMO,以及链路处适应技术等;网络层技术(第14-15章),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网络结构与组成、网络运行中呼叫、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网络规划层技术(第14、15章),主要包括网络的规划、设计与优化。内容由浅入深、定性与定量分析并举,以供不同层次讲授需求。本书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供读者作习题和自我检查用。  本书可作为大学信息与通信及相关领域硕士生教材,也可作为大学本科生(主要讲授本书中定性分析都分内容)教材,还可以作为博士生参考教材(主要以本书中定量分析部分内容和新技术内容)。对于人事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和

6、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作为主要技术参考书。2.3、作者简介  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级奖励两次、部级奖励三次,近年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5项,教材与专著3本:《信息处理与编码》、《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通信原理》。现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论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参信道的信息传输、移动通信及信息理论与编码。牛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已发表论文数十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要

7、研究方向为:迭代信道编码、MIMO信号处理与空时编码等,曾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高速信息网无线接入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链路技术研究”等。2.4、目录  第1章绪论  1.1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1.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4关于本书的内容与安排  1.5本章小结  第2章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  2.1移动信道的特点  2.23类主要快衰落  2.3传播类型与信道模型的定量分析  2.4多径信道的其他数学模型  2.5本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