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总序:

ID:41133842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弟子规》总序:_第1页
《弟子规》总序:_第2页
《弟子规》总序:_第3页
资源描述:

《《弟子规》总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弟子规》总序:我们都知道,人一生下来,与之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下一代。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知道从何教起。我要说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做孩子的典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垂范做到。《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教育课本,这里的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从而能够获得成功、幸福的人生。《弟子规》这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从《论语、学而篇》中摘录“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将

2、这一章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弟子,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边展开来分享,就是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去落实的。《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做人应尽的道理。我们从这三个字,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导我们: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一个待人有礼貌的人。从明天开始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弟子规》。做一个孩子学习的典范吧!弟子规,圣人训。我昨天有提到《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经典重要之所在。《弟子规》告诉我们,按照古圣先贤的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

3、性又在哪里。《弟子规》对人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等都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是对我们行为规范的明确指导,是当代家庭教育中难得的好教材。 当今社会,父母往往注重的是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的是对孩子规矩的教育,个人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一种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要做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我们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东西,当然,别人的也不一定全是对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性的学习。此

4、处我们所讲的圣人指的是:以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为代表的古圣先贤。《弟子规》中所讲的自然也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人。首孝弟,次谨信。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是一个“老”字,再加上一个儿子的“子”字,也就是说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指的自然也就是孝顺。而此处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代弟和悌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在弟的旁边加一个竖心旁就变成了悌。就是做哥哥的要懂得照顾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友爱,相互帮助。也就是说,圣人教导我们:做人

5、首先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了。修身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言行举止。所以接下来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行动都要谨慎,都要讲信用。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礼。什么叫合乎礼?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存有恭敬之心,要尊重他人。这里的信还包含了信念的意思。我们要心存信念,立志做圣贤。圣贤人的生活一定幸福、圣贤人的事业一定成功。所

6、以,学习《弟子规》我们也要有一个正确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要学做圣贤。那么,幸福成功就都是自然而然的了。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讲到:要修身养性。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进一步提升你的人生境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之心。孟子讲的“亲亲而仁人”。就是说:先要对父母尽孝道,要爱父母,再扩展到爱别人,爱别人就是仁(仁义的人)。对待比自己年长的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比自己年幼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是子女一样。所以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泛爱众”。“泛爱众”孟子说“天下可运于掌。”也就是说,你想构建和谐社会,那是小儿科、易

7、于反掌,把这个爱心扩展到社会就是和谐的世界。关键是我们自己要真干、要实干。要行动起来,才会有效果,才能有收获。下面讲“亲仁”,这是要我们亲近有仁德的人,我们讲亲近君子、亲近圣贤。这种亲近就是向他们学习,因为跟这些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德行、我们的学问就能够迅速的提升。这里的“仁”不仅是有仁德的人,还包括那些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文化都是仁德、圣贤人智慧的结晶。如果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真正的有仁德的人,就可以在那些古圣先贤的书籍里找,那么,学习传统文化就很重要了,因为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