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ID:41167286

大小:269.0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18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_第1页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_第2页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_第3页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_第4页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班级:理基111班生科112班命基102班组长:姚燊豪23210125组员:赵剑351101120刘书10311105刘婉菁10311107杭新楠10311116倪天鹰10311127牛梦圆13211204马清越13211201陈怡瑞18410214指导老师:李新华胡金良戴伟民实习时间:2012年7月10日~7月16日目录一、前言二、实习时间与地点1.时间2.地点及其基本状况3.实习基础.三、实习目的及意义.四、实习准备1.分工及职责(一)野外实习过程的分工(二)植物标本制作的分工(三)撰写实习报告2.实习的工具与方法(一)实习工具(二)实习方法五、实习路线及常见沿途

2、植物1.天天乐农家-朱陀岭2.天天乐农家-红庙-忠烈祠-红庙3.红庙-朱陀岭水库-九思-朱陀岭4.红庙-忠烈祠-浮玉山庄-南大门-天目山管理局5.朱陀岭-火焰山-红庙6.红庙-青龙山-后山门-半山腰不到防火道处7.进山门-三里亭-七里亭-大树王-开山老殿-仙人顶-五世同堂-幻住庵-龙峰尖六、天目山实习拍摄植物七、植物标本制作1.标本采集与制作工具2.标本的选择与采集3.野外记录4.标本的鉴定5.标本的压制6.标本的装订7.标本的保存8.标本制作统计结果9.部分标本照片八、天目山植物资源与区系类型.(一)植物种类丰富.(二)区系的古老和孑遗植物(三)区系成分(四)特有植物九、天目山珍稀与濒

3、危植物(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珍稀濒危植物(二)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植物(三)列入《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的珍稀植物十、天目山资源植物1.药用植物2.食用植物3.油料植物4.纤维植物5.材用植物十一、实习总结与思考1.实习的收获与成果2.实习的不足与局限性十二、实习的探索性研究成果1.天目山的异形叶植物2.鸡屎藤和络石的叶的变异3.易混植物的区分3.1.八角枫与瓜木3.2.天目金粟兰与及己3.3.长叶赤瓟、台湾赤瓟与南赤瓟4.天目山的悬钩子属植物的多样性5.天目山的荨麻科植物6.天目山具有唇形花冠的植物类群十三、参考资料1.参考书籍2.参考网站与数据库附录一、天目山野外实习植

4、物名录(一)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二)裸子植物Gymnospermae(三)被子植物Angiospermae附录二、个人总结报告(一)杭新楠的报告(二)倪天鹰的报告(三)刘琬菁的报告(四)赵剑的报告(五)刘书的报告(六)姚燊豪的报告(七)陈怡瑞的报告(八)牛梦圆的报告(九)马清越的报告一、前言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与其他的课程不同,特别注重于实践学习。整个课程的安排除了最后的标本装订与报告撰写外全部在野外进行,这就对我们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野外实习也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增长见识、培养合作的机会,让我们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由于野外情

5、况复杂,时间短而集中,为了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对实习的方法、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而撰写报告的目的则是帮助我们总结实习的收获与经历,分析实习的成果,更系统地增加自身对天目山的认识。我们小组发现,往年的一些实习报告,大多是漫漫而写,流于形式,缺少思考与分析。因此,为了体现我们小组报告的特色性,我们加入了植物区系、资源植物、植物名录、小论文等内容,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与学术性。此外,为了使得报告更有吸引力,文中介绍植物时使用了大量的拍摄的照片,方便辨认与阅读。由于这是第一次撰写这种形式的报告,限于能力与时间,疏漏与错误之处难免,望老师能惠予指正,以促进我

6、们不断进步。二、实习时间与地点1.时间时间安排:2012.7.10~2012.7.17第一天:到达天目山,整顿住处,做实习准备第二天:采集植物标本,下午制作和鉴定标本第三天:采集植物标本,下午制作和鉴定标本第四天:参观天目山管理局的展览,下午制作和鉴定标本第五天:上午自主复习,下午植物识别考试第六天:上老殿和仙人顶,观察植被垂直变化第七天:制作植物标本,离开天目山2.地点及其基本状况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浙、皖两省交界处,由东西天目山组成,西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m。因古时东西天目山峰巅各有一池,如同双眸,故名天目山。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

7、天目山南坡,总面积4284hm2,实验区主要位于保护区东南部,从管理局、南大门,沿山路经黄坞里、禅源寺、太子庵,到忠烈祠、红庙、朱陀岭、鲍家、西关一带。天目山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4.8~8.8℃,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390~1870mm。天目山土壤在海拔600m以下属于红壤,600至1200m为黄壤,1200m以上为棕黄壤。天目山主要的植被类型包括700m以下低山丘陵的常绿阔叶林;850~1100m的山坡和沟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