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ID:41184052

大小:9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8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_第1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_第2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_第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_第4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第三章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3.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对于XX县山多地少的特点,重点进行田、水及路的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地位,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又结合XX县适合

2、种植蔬果的自然条件,适当地扩大种植面积以增加经济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3.2规划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建设项目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突出加大对重点乡镇的扶持力度。2、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根据平原、

3、丘陵等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推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协调发展。优先改造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作,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3、坚持大力扶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与农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加大带基地、带农户和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产地批发市场及储藏保鲜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重

4、点扶持以产品或产业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坚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优势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提供条件。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统筹安排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要适应优势产业的要求,龙头项目要能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

5、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坚持统筹协调、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集聚多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严禁形象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2建设标准与区域布局一、建设标准1、综合标准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应基本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和推广先进技术和

6、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1)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2)通过分析耕地质量和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关系,构建合理的工程体系,引导工程更加合理、节约地规划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占用地比例,开发未利用地,有效增加耕地实际耕种面积,从而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3)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水利工

7、程标准(1)水源工程-8-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的灌溉水源大多数来自于山涧溪流,由于项目区内溪流地形、地质等原因,大多数无法达到自流灌溉,规划拟通过修建拦水坝,提高水位以满足取水要求。新建拦水坝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要求;(2)灌溉工程①灌溉保证率取P=90%;②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低于0.50;中型灌区不低于0.60;小型灌区不低于0.70;井灌区不低于0.80;喷灌、管灌区不低于0.85;滴灌区不低于0.90;③灌溉渠系分为支渠、斗渠、农渠三级;④水工建筑物等级按五级设计;⑤灌溉方式:

8、明渠轮灌。(3)排(涝、渍、洪)水工程①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②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③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等符合国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