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ID:41186586

大小:1.33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18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湖州市xx年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友情提示: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2.本卷g取10牛/千克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3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答案】C【考点】生活常识估测法【解析】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2、;3333B.水的密度是1.0×10kg/m,食用油的密度略小于水,在0.9×10kg/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33C.一般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m左右,教室体积在V=abh=9m×8m×3m=216m,接近200m。故C符合实际;1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3.6故选:C。2.太阳表面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即太阳活动,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右下图中甲表示的太阳活动是()A.太阳黑子B.耀斑C.日珥D.耀斑和日珥【答案】C第2题图【考点】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上出现的黑色而低温的

3、区域。黑子通常成对出现,它们是穿过太阳表面的强大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磁场的5000倍)。磁场是由在太阳内部运动的气体形成的。有时,气体云层会升高,从黑子对沿着磁力线运动。这些拱形的气体被称为“日珥”,它像是太阳面的“耳环”一样,有时会在夜空中形成可见的极光。在结构复杂的黑子群中,会发生突然而剧烈的爆炸。这些爆炸被称为“耀斑”。当耀斑到达地球后,与地球两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会产生北极光和南极光。耀斑会对通讯、卫星,甚至输电线路造成干扰。从以上分析及图中现象可知,“甲”应是日珥。故选C。3.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

4、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答案】B【考点】分子间有间隔溶液的概念【解析】A.分子间存在着间隔,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酒精的水溶液体积小于2毫升,故A错误;B.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混合,1克酒精加入1克水能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故B正确;C.1克食盐加入1克水中,食盐并不一定全部溶解,故溶液的质量并不一定是2克,故C错误;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D错误。故选:B。4.下列

5、传染病中,病原体是病毒且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A.艾滋病B.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C.肺结核D.疟疾【答案】A【考点】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解析】A.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A正确;B.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有细菌引起的,B错误;C.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有细菌引起的,C错误;D.疟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有细菌引起的,D错误。故选:A。5.下列4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B.C919客机升空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

6、D.蛟龙号深潜器下潜第5题图【答案】B【考点】力的作用相互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减小摩擦的方法物体浮沉条件【解析】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A不合题意;B.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故B符合题意;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利用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了摩擦,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C不合题意;D.蛟龙号深潜器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下潜和上浮,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故D不合题意。故选:B。6.课本中有下列3个实验: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②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③将海波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这3个实

7、验中,电子发生转移却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③【答案】A【考点】摩擦起电现象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熔化【解析】①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玻璃棒上的自由电子转移到绸子上。玻璃棒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少了电子而带正电;绸子是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整个过程只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没有新物质生成。②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u+AgNO3=Cu(NO3)2+Ag,铜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的铜离子2++(Cu),带正电的银离子(Ag)得到电子变成电中性的银原子(Ag)。整个过程不仅有电子的转移,还生成了新

8、物质。③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