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追问技巧谈

课堂追问技巧谈

ID:41192699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8

课堂追问技巧谈_第1页
课堂追问技巧谈_第2页
课堂追问技巧谈_第3页
课堂追问技巧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追问技巧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追问技巧谈刘桂荣在当前倡导开展的互动式教学改革进程中,课堂提问、特别是首问之后的持续追问,是不可或缺的链条与环节。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拓展、补充、深化和升华。课堂追问之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甚至爆出新彩。这对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掌握追问艺术呢?笔者认为应当从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一、追问要有目的性。当前,课堂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屡见不鲜,一连串的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之类充斥教室,学生往往以是、对、有来应答,不费吹灰之力。问与不问一个样,得到的只能是零效

2、应。为克服这种倾向,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用心思考,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老师在提问时决不能自己胸中无数,比如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所适从,因为答案可能有无数个,课文告诉我们的信息很多,任意说一个都可以。其实,执教者的目的如果是想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揭示的人生哲理,完全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呢?这样面就比较窄了。追问是一种连续工程,为找好切入点,课前导入性的提问就得别具匠心。开篇的问题提的好,可以起到纲举目张,势如破竹的作用。接踵面来的系列问

3、题提得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又能用几个问题涵盖整个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红线穿珠的良好作用。提问的目的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这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和教态教风等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欠流畅,或过于晦涩模糊,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老师的要求,不知该如何思考作答。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提问和追问,以收到深入浅出之效、搭锯见沫之果。二、追问要有科学性。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比较适宜,这很有学问。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学全局,在学生无疑处设疑,在有疑处释疑;老师还往往通过提问来调节课

4、堂教学的节奏和学生学习的情绪。另外,提问的科学性,还包括所提的问题能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这种对话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现在满堂灌的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满堂问的现象又露苗头,大量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的的问题充斥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寥寥无几。追问技巧的恰当运用,应该对改变这种现象有所帮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

5、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追问搞得好,学生对知识的领会、理解、记忆都会更加牢靠。三、追问要有激励性。追问一方面是激发学生思考,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问题的提出既要有思考的价值,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你的问题一提,学生就争着、抢着想回答,而不是无动于衷,甚至让老师去强迫回答。有时候,我们提出问题,学生在下面却没有反应,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问题太简单了,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想回答;二是太难了,学生回答不了。但很多情况是由于我们所提的问题,缺少趣味性和激励性。所以,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时总是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力求用几个精心准备的问题来贯穿整个一节课,来

6、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让学生在充满好奇、充满挑战、充满趣味的境界中去思考、去探索,获得最大的愉悦感。我在讲述《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有意提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文中的这些人物?同学们有的说皇帝太笨;有的说骗子太坏,也有同学说骗子挺聪明;当然也有说小孩子怎么怎么的。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之间争论得面红耳赤。看到同学们情绪如此高涨,我不失时机的追问一句:如果你是其中的皇帝、骗子或小孩,你会怎么做呢?题还没问完,教室里就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把那两个胆大包天的骗子给杀了;有的则笑着说如果他是骗子肯定早就携巨款潜逃了;还有的说如果他是骗子就索性装着若无

7、其事的样子,说不定又可再骗上一笔听着这么多新奇的想法,我暗自高兴,就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摆出足够的理由。课后上交的作业显示同学们的想法非常丰富新颖。一个适时的追问很好的达到了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效果。四、追问要有连续性。课堂追问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般对课堂提问比较重视去思考,去研究,而对课堂追问,怎样进行追问,在什么情况下追问却很少探究。这是教学中的一大缺憾和败笔。其实,追问的内在力量就在其连续性、层次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