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D:41217852

大小:4.25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8-19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让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实

2、验2-2]、[实验2-3]、[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讨论、交流、发言。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节课的主题。二、引导探究,实验探索【过渡】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讨论、交流,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

3、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讨论、发言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观察、讨论、交流、发言。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论。(也可用带火星的纸条。)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设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吗?请你试一试。请实验成功的同学分析成功的经验。请失败的同

4、学分析失败的原因。教材中[实验2-4]:观察现象、表述现象;发言: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写出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不急于告诉学生本实验成功的诀窍,让他们尝试成功与失败,体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续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引导探究、实验探索【引导分析、比较】木炭、硫黄、铁丝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流。发言: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讨论】教材中的“讨论”栏。【补充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热量变化等。(教材中“化学

5、反应”中的实验)讨论并发言。观察讨论、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化合、氧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美。三、联系运用【展示】资料、图片。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社会化。四、总结巩固【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小结、交流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体会?【作业】教材P36:2、3、4。知识脉络化。(不要求每个学生回答完整,但要求一定要参与。)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1.思想方法如何准确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以物质燃烧为例)

6、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初中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的燃烧;第二种是加热固态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各自存在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去进行观察,可以逐步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以物质燃烧实验为例,说明如下: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的产物;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时,一般从以下3个角度进行描述:一光

7、、二热、三生成物。例如,铝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黄燃烧(在氧气中)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黄受热先熔化再气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就是能揭示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