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

ID:41224534

大小:1.3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19

《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_第1页
《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_第2页
《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_第3页
《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_第4页
《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倒装句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倒装句1、用“者”或“也”表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为””是”等表判断。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4、直接判断(无判断词)判断句复习:被动句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①见/于/见…于②为/所/为…所③被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之)。4.省略介词(于)。省略句文言倒装句式文言倒装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顺序来说的,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

2、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翻译时要调整语序。高考典例例1、(广东卷考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语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例2、(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倒装句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2.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主干成分只前置修

3、饰成分只后置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练习:判断下列句式是否为主谓倒装。1、非我也,兵也!2、贤哉回也!(《论语·雍也》)3、渺渺兮余怀!第一句不是二.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格式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格

4、式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格式3.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4、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我持一双白璧能不易其志(之)缙绅者千里之马者带陆离之长铗兮,冠崔嵬之切云大之四海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定语

5、后置句。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是是是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硕鼠》“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未有之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胡”、“曷”等做

6、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大王来操何?彼且适奚也?沛公在安?其又尤何?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宾语往往为疑问代词)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

7、宴》〈史记〉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什么)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不知句读,不解惑)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练习辨析下列各句是否为宾语前置句。1、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2、孔子云:“何陋之有?”()3、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是是是否四.状语后置在现

8、代汉语里,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标志:“于”或“以”+宾语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5.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标志:“于”或“以”+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