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ID:41247777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0

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1页
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2页
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3页
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对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第六埠小学楫中兰背景:人类在高度文明中表现出来的焦虑、忧郁、脆弱、偏执、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早在1990年,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便指出抑郁症是世界致残的首要原因。心理类疾病已跻身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列。青少年,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连锁冲击。他们身上也因此出现越来越多的、刻着其独特生活环境烙印的心理问题。离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由此而产生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大多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出自单亲家庭。案例概述我班有这么一个学生:云是一个品学兼优,坚强渴望得到别人友情的女孩。2000年10月云出生在一个比

2、较富裕的家庭,云5岁4时父母离异,奶奶是一位善良的女人,奶奶将她拉扯大,这给云心理上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云从5-10岁一直都是隔代抚养,失去了应得的母爱与父爱,10岁那年爸爸给云找了继母,云形容继母带她如奴隶般,烧饭、端饭、洗碗全都是云独做,爸、妈、姨父、舅舅一个也不帮忙,这给云又添了一份心理上的怨恨。现在云又有了一个小弟,今年4岁,云觉得大人们处处都向着这个小弟,将云抛至千里之外,云总怀疑自己是不是这个家的一员,她想让父母知道她的心,但又很矛盾不愿与父母交谈,她想自己搬到一个小屋子里住,想隔离自己。云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想得到爱,继母却从不管她的事,云所

3、有的事都自己处理,没有人倾听她的心声,云感受到自己的经历是别人体会不了的,她的精神快到了崩溃的边缘,她想到了向别人倾诉,但没有具体的对象,向自己的同学倾诉,怕别人笑话她,她也不希望同学朋友怜悯她,向大自然倾诉,道道心中的苦水,一次到了野外,被村里爷爷看到,又回去了,没能好好的发泄一下。她也想到了离家出走,目的就是能找一个能倾诉的对象,最后现在云的愿望就是能无痛苦的死去,但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她也舍不得奶奶、同学,她觉得自己不是为父母而活。案例剖析:我首先从她自身谈起,如何适时调控自己的心理:1、学会用心与父母交流在与父母交往中遇到冲突,学会控制自己,并想想:

4、“我对还是他们对?哪里又做得不够好?我应该怎么做才更好一些?”具体做法:避免将父母视为敌人,事实上他们爱你,最关切你的幸福,纵使你不一定同意他们表现的方式;试着了解父母也是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不安全感,需求,和情绪,他们不是完人;以开放的心胸来倾听父母,并试着以他们的观点来审视事情;让父母分享你的感受,好让他们更能了解你;达成你在家中和在学校的责任,好让他们更愿意允许你所想要的独立;在批评家庭时,最好加上改进的建议;用体贴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父母。2、学会宽容忍让,自我暗示当遇到不顺时,不意气用事,善用宽容,每天“宽容”一两件事情,日积月累,一年就能宽容上千件事情

5、,不经意间就学会了宽容4另外,我意识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为此,我特地找来了她的父母。与她父母进行沟通后,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自己为人父母的失职,于是初议方案:1、学会与孩子沟通:套一句话说:“年龄不是障碍,沟通无处不在”。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呢?了解她,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孩子的点点滴滴想法为父母所知晓,让父母的点点滴滴烦恼快乐与孩子同分享。具体做法:平静,专注地倾听并了解子女的观点;接纳子女的感受,就算你不一定同意她的行为,试着不要加以判断;开放各种主题的谈话,作个"可被询问"的父母;避免对你看来愚蠢,天真的问题或谈话加以羞辱或嘲笑;鼓励孩子参与自己的选择,来

6、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试着欣赏孩子,每个人都需要被欣赏;鼓励孩子参加家庭的决策,并一起合力完成。2、为了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我又从网上有关心理咨询的网站翻阅了大量的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南书籍,把一些文章的重点摘录下来,不定期地交给她父母。在打开云心结中,自我评析如下:我相信,心与心的感化是最好的良药。只要有机会,我就与她进行个别谈心。特别是当她情绪紧张时,我希望她能第一时间找到我,而后耐心倾听,让她感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关心她、帮助她的。首先,心理问题来源于学生,心理问题解决也依靠学生。所以心理疏导必须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多重身份——4心理问题者、经历者、治疗者,

7、让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心理疏导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在心理沟通中,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理解和信任的气氛,这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发泄、敞开心扉,达到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再次,心理问题解决的多面性。任何心理问题的源头都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协调家长、学校、学生或社会来共同配合。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细碎和烦琐的。但是只要我们投入自己的爱心,真心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撑一片温馨的天空,这些孩子都会走出心灵的阴影,沐浴在温暖自由的阳光中。2007.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