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

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

ID:41260962

大小:46.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0

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_第1页
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_第2页
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_第3页
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_第4页
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式医疗改革之路1985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提出,"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中国医改由此启动。但从一开始,医改就缺乏明确的方向,几乎每一条改革路径都走过试过。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政府的补偿机制,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和全民医保等等还在摸索中前行。1992-1999:老医疗卫生体系瓦解,医疗体系向市场化进军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掀起新一轮改革浪潮。"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此时风行各个行业,卫生系统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企事业单位不再办"社会"。

2、单位里的医务所医务室纷纷取消。城镇职工进医保,有病上医院。但一些单位缴不起医保费用,全部由职工自己负担。在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乡镇和村办集体企业多数拍卖,合作医疗卫生体系解体。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疾病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全面解体,门诊的病人全部挤到了医院。特别是城市中的大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承受了空间的压力。看病难的问题开始显现。1992年,卫生部要求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成绩。同时提出,卫生事业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时期,医院创收热情高涨,政府财政投入比重降低。

3、除普通病房外,医院还开设了"特需"病房,有单间甚至还有套间病房;当时,"专家门诊"开始出现,还有"点名手术",其中专家门诊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些创收方式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共医疗资源。普通人看病需要付出更高价格。同时,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因此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以药养医,医疗机构于是通过提高药品价格来补偿收入。早在8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允许医院药品加成最高不超过15%,其初衷是把暗扣变明扣。但多数公立医院,走得太远、太过,对药品的批零加价太高:据国家发改委调查,全国医院药品加成平均达45%。按当

4、年价格计算,在1989年-2002年间,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倍,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90年代的医疗改革,完全发端于当时的市场化浪潮,因此改革本身是盲目的。鼓励医院创收、允许药品加成,"堤内损失堤外补",一切交给市场,但政府在甩开包袱的同时,也让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浮出水面。2000-2004:医院拍卖改制潮来临,药价在监管下越走越高7这一阶段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一切推向市场,医药费问题被走上前台,如果说允许药品加成为高药价提供了庇护,药品集中招标则开辟了另

5、一个寻租空间。2000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实行医药分开,试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同出一脉的两项政策,经精心选择后,却一衰一盛:"医药分开"遭到坚决抵制,而药品集中招标却迅速推开并做大做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纷纷成立了新机构——招标办。但招标办只管招标,实际是收取"进门费",药企要对医院进行二次公关,才能拿到订单,滋生腐败的空间自然不小。这种逆市场的行政干预、垄断经营,生出诸多怪像:同品种、相同质量的药品报价最低的未中标,中标的都是价格较高的;

6、标底过低,企业除非假冒伪劣,否则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在行业监管上,卫生部门却大撒手,药品进了门后爱加价多少加多少。因此,政府招标采购,实则是为医院在药品销售中谋取最大的利益。原本希望在药品采购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透明度降低药价,但结果不仅坚冰未打破,医药也未分开,反而是"药品政府招标采购"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厂商、各级代理商、医保部门、物价部门、药品招标采购部门、医院(医生)均拴在一起。而真正钱买药的患者只能坐视药价攀升。由于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在地方财力不足、医院效率低下的情况下

7、,引入社会资金,对公立医院进行拍卖成为最终选择。2000年,国务院正式提出,"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一场以卖医院为主的产权改革由此揭幕。在这轮改革中,做得最彻底、引起最多关注和最大争议的,是江苏宿迁市。5年间,宿迁原来的135家公立医院(卫生院),除保留两家外,其余133家均被拍卖。种种迹象表明,此时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已是一套交互运作、各方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商业服务体系。从常识上判断,患者是"上帝";但在药品这个特殊市场,只有医院和医生,才是"上帝之王"。2003年春,SARS突然在中国流

8、行蔓延,卫生部门应对失误连连。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被彻底击垮。也是到这个时候,政府才开始反思中国医改的道路。2005:医改突然变奏:市场化非医改唯一方向持续了十余年的医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向了社会,患者也承受了高昂的医药费。市场化没能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反而是南辕北辙——市场化的医改遭遇失败。这一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医疗服务费用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