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桩换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围护桩换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ID:41268573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0

围护桩换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_第1页
围护桩换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_第2页
围护桩换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围护桩换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围护桩换撑专项施工安全方案一、内支撑系统概况基坑采用围护桩加钢筋砼内支撑的形式。内支撑系统由一道圆形圈梁(尺寸为1600×800)和支撑梁(尺寸为900×800与800×800两种)组成。梁面标高-3.40m,承台面标高-8.00m,梁底净高3.8m。砼等级为C35。内支撑系统用11根截面为500×500的钢格构柱支撑。 内支撑系统平面示意图二、换撑施工部署根据地质工程勘察院变更-02,内支撑系统按以下施工方案进行换撑。序号部    位换撑方法1ZH01~ZH46,ZH88~ZH104底板与围护桩、砖拱浇筑300厚C35砼换撑2ZH50~ZH52C35临时支撑2

2、50×3503ZH47~ZH49,ZH53~ZH87承台直接顶住围护桩,桩间拱用中砂填实在换撑砼达到75%时可以进行内支撑梁换撑。内支撑梁分南、北两段换撑。南、北两段划分部位在圈梁与锁口梁相交部位根部。CT5承台施工完成、换撑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时可开始南半段换撑;停车场承台施工完成、换撑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时可开始北半段换撑。南、北两段内支撑换撑施工时间预计各用6天。内支撑梁换撑采用缓慢有序、对称拆除的方式。先凿断圈梁与锁口梁相交部位根部,再依次对称凿断支撑梁中部偏支座约3m的位置。南面开凿次序见下图,北面开凿次序与之类似。 南面支撑梁施工次序与平面位置示意图内支撑梁

3、换撑涉及基坑安全,施工前应重点做好基坑变形观测。三、内支撑梁换撑工艺流程换撑结构施工—→拆除准备工作—→梁下搭设支撑脚手架—→空压机凿除梁砼—→钢筋切割—→场地清理四、钢管架材料要求1、钢管采用Φ48×3.5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不得使用锈蚀严重(斑点、剥皮)、弯曲、开裂的钢管。2、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造的标准机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

4、831)的规定。扣件的附件(T形螺栓、螺母、垫圈)采用材料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夹灰等铸造缺陷,钢管和扣件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单,扣件与钢管的吻合面要接触良好,螺栓不得滑丝、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大距离小于6mm,必要时进行抗滑扭试验。3、脚手板选用竹跳板,规格为3000mm×220mm,不得使用腐烂、散边或破损严重竹笆。五、换撑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前由施工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关于换撑的工程联系单,对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及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教育。2、偏于安全考虑,ZH

5、50~ZH52部位换撑按原基坑支护图纸进行配筋。支撑梁模板及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以及施工荷载。换撑与底板同时施工,砼强度等级为C35。3、换撑前必须做好测量点的引测、保护工作。原标记在锁口梁上的轴线、标高点应及时引测到施工完成的底板上。待到换撑全部完成,基坑位移变形稳定后方可将轴线、标高点重新引测到锁口梁上。4、基坑开挖监测由甲方委托市勘察院按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同时,项目部在土方开挖前,对周边的道路及武夷花园小区住宅的道路、围墙等布置监控点,“定人、定时间、定仪器、定路线”,每天进行一次监控观测并作记录。如发现沉降累

6、计超过8cm或两次观测沉降超过3cm,应及时与甲方、市勘察院联系,暂停孔桩施工,采取应急措施。5、梁下支撑架按如下详图进行搭设。、人工破碎法:采用空压机一小块一小块的破碎,下部垫草袋缓冲。2、破碎成小段,在割断钢筋前用塔吊捆好,割断钢筋后,吊出基坑范围。3、采用无声爆破法:需要事先铺好垫层,在结合空压机使用,将未破碎的大块破成小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