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资料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资料

ID:41317478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2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资料_第1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资料_第2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为什么能成功?①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②“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2)原子弹的研制与和

2、平利用: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②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3)导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10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4)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的发展:(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神舟”一号飞船:“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9日,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4、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获得成功。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编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发射地点乘组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1999年11月21日03时41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人飞船神舟二号2001年01月10日01时00分2001年01月16日19时22分无人飞船神舟三号2002年03月25日22时15分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搭载模拟人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00时40分2003年01月05日19时16分搭载模拟

5、人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2003年10月16日06时28分杨利伟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2005年10月17日04时32分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日21时10分04秒2008年09月28日17点37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10秒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24秒2012年06月29日10时07分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2013年06月11日17时38分2013年06月26日08时07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6、:1、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是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享有很高的声誉。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1)过程: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1958年,6月,是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1959年,10月,我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内存容量为2048字节,字长39位,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1960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

7、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196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推出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代号为109机,这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1964年,我国研制的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40位。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1967年10月,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1970年,最新型441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