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ID:41330882

大小:16.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2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_第1页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_第2页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_第3页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_第4页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校协同教育案例抓住“病因”,与家长达成共识盐池县第四小学佟建国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面改善,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同样承载着教育使命。笔者就身边学生的一个案例,来探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来达到相辅相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我担任教师工作已经多年,在这些年的工作当中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这个问题也颇有些感触,下面针对一名学生的有关案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一天,我的学生李佳庆的妈妈来到我们学校找我,见面第一句话是:“李佳庆实在不好管!”听了这话,我很吃惊,为

2、什么?听我细细道来……李佳庆是我们班里为数不多的机灵鬼之一。他见识多,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能言会道。课堂上时常有他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对于问题的精彩回答经常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赏。李佳庆还是个热心肠,他经常帮老师分发作业本,有什么累活、脏活也总是抢着干,为此,我还特意任命他为卫生委员。总之,这个孩子总是给我惊喜。这一次,是为了什么?原来李佳庆的作业写得不合格,妈妈下班回来后,让他重新写,可是已经很晚了,李佳庆不想写,妈妈让他写,这样母子僵持了下去,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我很惊讶,难道这孩子在学校一种表现,在家一种表现,是个“两面派”?听了他妈妈的话后,我又仔细想想李佳庆平时的

3、表现,发现……课堂上,李佳庆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只要他集中精力认真听讲,那么一定会有精彩的发言;可一旦精力不集中,那他准又是走神一族,做小动作、开小差,回答的问题当然也不尽人意。聪明的孩子常常会调皮,课间里,他也会想出许多点子和同学疯玩,常会出现危险。我再次与李佳庆妈妈了解他家的情况,原来李佳庆一家原在农村,爸爸是到县城的一个建筑公司来打工,他和妈妈一起随爸爸来到这里。父母工作地方很远,下班晚,经常是放学后他一人在家。回家后,他常常先不写作业,先看电视、玩电脑,等爸爸妈妈回来后才开始写。由于时间晚了他写作业就非常马虎,错误很多,妈妈检查后他常要重写,很晚才睡。第二天上

4、课会出现打瞌睡的现象。面对这么一个聪明的学生,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如果任其发展又将是另一种局面,面对他,我深思了……想培养他、帮助他,又深感自己的力量恐怕不够,思来想去,他的父母是我最好的助手。我想,有一点毋庸讳言,那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对孩子的了解较为全面,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应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经过探讨,我和李佳庆的家长达成一致:家庭与学校合作,及时沟通,共同育人,促其进步。李佳庆在校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多不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多道理不用多说,他就明白,只是自控能力稍微差了些。面对这一问

5、题的症结所在,我和李佳庆的妈妈商量采取以下的措施:我们商量把李佳庆在校的表现,通过“家校联系手册”或利用“家校通讯”来传达给家长,家长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传达给老师。通过老师和家长、家长和老师双方的沟通,我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校、在家情况,出现问题后,能够有的放矢解决它。李佳庆愿意听到赞扬声,特别是在学校里、在班集体中,他更愿意看到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赏。如果把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赏再扩大到更大的范围——父母那里,那么他将更加高兴!妈妈再也不会说他瞎吹牛了,而且还有老师的亲笔签名。从来没发现李佳庆有那么高的学习热情,每天放学第一时间向我索要“这一天的表现”

6、,以前那个什么都满不在乎的李佳庆像变了一个人,变得什么都在乎。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李佳庆转变了许多,成绩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现在的孩子很喜欢表现,他们都愿意听到赞扬声,愿意听到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赏。但这种表现常常持续不了多久,尤其是一些相对聪明的孩子常常是优点缺点伴随着出现。在家中,他们更是表现的与学校相比判若两人。他们是父母的中心,他们就毫无顾忌地任意所为。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联系,建立家校协作教育体系,使孩子保持家校的一致性。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同样承载着教育使命。家庭成员的亲近性,教育的随机性与

7、细致性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家庭、学校教育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达到相辅相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沟通,老师会更方便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父母与老师沟通,重要的是把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告诉老师,及时和老师交流,使老师极早地发现会出现某种问题的前兆。同样,家长及时与老师联系,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及时与老师配合,或者获得老师的有效地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