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

ID:41358259

大小:2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8-22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_第1页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_第2页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_第3页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_第4页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及各民族主流意识形成  族际政治是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通过相互博弈谋求政治权力以确保其民族利益的一种互动行为。族际政治总是依靠某种意识形态话语来完成社会动员。不同民族在国家现行的制度结构中如何博弈、争取权力、捍卫民族利益,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尽管在不同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外延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和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

2、荣的这一立场和原则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当中。当前,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引领下,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是实践“和谐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策略。  一、族际和谐: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应有之义  “和谐”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政治家、思想家治国的政治理想。在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差异构成的“和谐”才是最美好。“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孔子从“和而不同”看到差异、对立中的同一性。在社会治理当中,何以能让“不同”的各方,能“和谐共生”,但“和”也非绝对的“同”,孔子认为唯有礼制才能使社会关系“和

3、谐有序”。所以,儒学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既是为人之道,也是教化“蛮”“夷”“狄”“戎”治国之道。但是,在强调等级特权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族际和谐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消灭了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可能实现族际和谐、社会和谐。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利用意识形态舆论工具挑唆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却是资产阶级削弱被统治、被压迫民族常用的手段,这也是资产阶级保持“它的权力的秘密所在”。因而,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平等、自由、博爱”具有虚伪性,唯有消灭现存所有制关系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

4、实现人类和谐。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使中华民族有幸实践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推进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作为实现族际和谐的重要方略,把族际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构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新型民族关系,为促进族际关系和谐采取了重要措施,如为广泛宣传和践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调查和科学严谨的民族识别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团结教育改造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改

5、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第一代领导人正确指导民族工作的理论与政策,同时也反思文革期间党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提出要修改和完善宪法,使人们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强调以法治促进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以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族际和谐治理的根本。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根本途径。  “民族、宗教无小事”彰显了江泽民同志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而“三个离不开”则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对族际和谐“

6、应然”状态作了理论提升。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共领导集体将“和谐”思想作为执政的理念,和谐是“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围绕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当中的重要问题。在科学发展观中,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强调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民众。  二、主流意识形态: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之道  在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

7、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协调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家与各个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宗教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平衡国家与各个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之道。  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道”,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中发挥着价值导向性的作用  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价值导向主要是废除民族压迫,消除民族歧视与隔阂。为促进各民族发展,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的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民族关系得到了改善

8、,民族意识得到了增强,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