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ID:41371733

大小:1.3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3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_第1页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_第2页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_第3页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_第4页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举制度与国民性格比较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中国能形成广大统一的国家而面积小于中国的西欧却分成如此众多的小国?为什么近代西方相继发生革命和民主运动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而中国却没有?为什么中国2000年来只有朝代更替却无制度创新?这一些问题,都可以从中国国民性格的角度阐释。一国国民性格的形成,与该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相对公平合理的制度,对中国国民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世人皆以为四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却不知中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造力更是远胜

2、于具体发明。科举制度就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都对科举所体现出的平等和公平原则惊叹和折服。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越南、朝鲜更如中国一样是科举社会;日本也曾经学习采用过科举制度。对内而言,“科举制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保持一个令人尊敬的文明水准,起了比任何其他制度更大的作用”。科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3、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历史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留下了科举的烙印。科举造就了中国的读书人群体。他们的性格就成了中国人性格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性格中,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精神,蔑视其他行业的崇尚读书观念,宁可个人奋斗而不求集体解放的个人主义观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宗族观念,当官以求富贵的官本位观念,都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可以称之为“科举性格”。这种性格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中国人的科举性格科举在中国造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社会统治结构。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科举制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价值观、文学、宗教、哲学、教育

4、乃至日常生活,无不处处留下了科举的印迹。中国人的科举性格科举与中国社会结构科举与中国人的宗族观念科举与中国人的特权意识科举与中国人的教育观科举与中国人的婚姻恋爱观科举与中国社会结构与科举制度相适应的,是中国的郡县制度。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所以中国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人平等的、不讲身份的、没有世袭贵族特权阶层的社会。中央的权力因此十分强大,完全控制着整个国家。这形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欧的社会结构:人人都是自由民,是国家的公民,直接对政府承担义务。这使政府面向全国征兵成为可能。中国的农民

5、是直接面对政府的,中间没有阻隔。科举与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中国是宗族社会。中国人有着很重的宗族观念,表现在科举上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中国古代法律讲究株连,荣耀也允许共享。父母可以因为儿子的成就而获得诰封。家族是一个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科举带来的荣耀也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家族的共同荣耀。认识到科举的这一特征,一个人做官之后,就不能对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福利完全漠视。如果他不照顾回报亲人族人,是违背中国社会伦理的。外人也并不一定称其正直,反倒说此人六亲不认。科举与中国人的特权意识科举制度与分封制度造成

6、的中国的中央政府权力极大,没有与其抗衡的地方势力。由于科举面向全国各阶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人并没有因中央政府的集权而造反,也没有向中央要求自己的权力。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农民十分分散,另一方面是由于科举有效地把各阶层精英吸收到统治集团中来,分享权力,共同剥削农民。而农民子弟即使认为社会对农民不公平,也多是希望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从而摆脱农民身份来改变命运,极少会为整个农民阶级进行运动。从这一角度讲,科举制度可谓阴险之极。它发现并巧妙得用人性之弱点,造就了中国人的自私性格,把个人命运的改善寄于个人奋斗,缺乏集体凝聚力。科

7、举与中国人的教育观中国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并不是对知识的崇拜,而是对权力和特权及物质的崇拜。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既然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为取得中第而无所不用其极也就不难理解了。寒窗苦读之外,送礼请托、雇佣枪手、赂贿考官、泄露试题、夹带小抄等五花八门的手段也就跟着出来了。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的儿子参加明经考试,成绩不佳,杨国忠却通主考官将其取在高等。科举发展到后来,已在世上形成对读书求学的一种病态畸形的热爱。科举制度下,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考试的目的就是做官,做官的目的就是特权。

8、科举与中国人的婚姻恋爱观中国人认为的理想婚姻模式是“郎才女貌”。女貌好说,朗才的表现就是科举的成功,重才实为重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遭到父母反对,他们要战胜父母,只有男子应试取得功名这一个途径。因为在中国这个社会制度下,科举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手段,科举成功就有了一切。科举成就了多少姻缘又毁掉了多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