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

ID:41406102

大小:868.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8-24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_第1页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_第2页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_第3页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_第4页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详细解析1(1)一般土壤条件下,NO—3是植物吸收N的主要形式。而硝态氮(NO—3)必须经过还原形成铵态氮才能被利用。硝酸根可以在根组织中被还原,但当植物吸收大量硝酸根时则大部分被运至叶片中被还原。在叶片的叶肉细胞中,硝酸根被还原成亚硝酸根的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然后亚硝酸根被运至叶绿体内被进一步还原为铵。所以,叶绿体参与氮同化。(具体过程可参考《植物生理学》[武]P105-107)有些同学认为此选项为碳同化的误印而没选择,实属幸运。(2)叶绿体与线粒体同样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都含有DNA、核糖体。其DNA编码合成特异RNA与特异蛋白。其中,叶绿体

2、DNA(chloroplastDNA)简写为cpDNA或ctDNA。(3)ctDNA和mtDNA(线粒体DNA)同样不含组蛋白。所以,叶绿体没有合成组蛋白的必要。另一方面,在各种cpDNA中也从未发现含有合成组蛋白的基因。(2、3两条可参考《细胞生物学》或《遗传学》叶绿体、线粒体基因组部分。了解内共生假说有利于深入理解。)(4)光反应中有ATP产生。不详述。参考答案:C2蓝藻,现称蓝细菌,为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具有光合片层。其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等(其中藻胆素常形成颗粒状,称藻胆体)。光合产物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一类蛋白质颗粒)。类胡萝卜素指一类.具

3、有共轭双键系统的四萜(tie)化合物。其中包括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及其氧化物(如叶黄素<胡萝卜醇>、玉米黄质、虾青素、虾红素等)等。(此题可参考《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蓝细菌的具体内容可参阅专注,类胡萝卜素的具体内容可参阅天然产物化学植物化学等。)参考答案:D3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译为聚合酶链(式)反应。基本过程是通过DNA变性、退火、延伸等三个步骤多次循环获得大量的特异性DNA片断(具体内容可参考PCR操作手册)。其中温度在90℃-96℃,可称为高温,即使是延伸阶段温度也在70℃-75℃,参照一般生物体体温仍为高温(退火温度须要

4、根据引物计算,在37℃-65℃之间而一般不低于55℃)。PCR所用DNA聚合酶须是耐热性聚合酶,最早为分离自发现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蘑菇池(高热温泉)中的Thermusaquaticus的培养基的TaqDNA聚合酶。Thermusaquaticus译为水生栖热菌,为真菌的一种。TaqDNA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导致PCR产物易发生错误,已逐渐被多种具有校正功能的DNA聚合所取代。PCR所用引物为DNA寡聚核苷酸。不使用RNA是因为DNA比RNA更为稳定,且没有使用RNA的必要。生物体内DNA合成需要RNA作引物一般认为是由于生物进化经历了RNA世界有关。且DNA聚合酶有校对功能因而不能从无合

5、成。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对保证遗传信息稳定性有很大作用。RNA聚合酶没有校对功能,因而不需要引物。生物体因此选择了以RNA为引物,再切除,切口平移,连接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来完成DNA复制;甚至不惜以失去末端的核酸序列为代价。PCR所用引物为人工由单个脱氧核苷酸合成,不使用DNA聚合酶作催化剂,整个过程在DNA合成仪中进行(具体过程可参考《生物化学》或DNA合成仪操作说明)。PCR所用模版一般为DNA。以RNA为模版的要先由RNA逆转录为cDNA,再扩增,称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译为逆转录PCR或反转录PCR)。PCR技术发展极其迅速,新体系、

6、新技巧层出不穷。PCR仪也开始从科研机构、名牌大学步入中学校园。PCR技术将成为和显微镜使用相似的基础、常规生物学技术。参考答案:C4秋水仙素是一种微管特异性药物,它可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结合秋水仙素的微管蛋白可结合到微管末端,阻止其他微管蛋白加入。(微丝<肌动蛋白丝>、微管及中等/间纤维的内容可参考《细胞生物学》细胞骨架部分。)细胞骨架一般是指真核细胞质内的蛋白纤维网架系统,由微丝、微管及中等纤维三类蛋白质纤维组成。参考答案:B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

7、。这类酶是生物细胞内限制性修饰系统的一部分,可防止外源DNA的入侵。目前发现有限制性内切酶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少数霉菌和蓝细菌中也发现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至今发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为三种类型,即Ⅰ型酶、Ⅱ型酶和Ⅲ型酶。Ⅰ型酶是一类多亚基双功能酶(核酸内切功能和甲基化功能);Ⅱ型酶是一类核酸内切酶和甲基化酶分开的酶;Ⅲ型酶是一类两亚基双功能酶。在基因工程中真正有用的是Ⅱ型酶,通常所说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指Ⅱ型酶。Ⅰ型酶的切割位点距离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