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

ID:41434014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4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_第1页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_第2页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_第3页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_第4页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雇佣 佣人 佣钱 佣金B.兴衰兴隆兴盛兴修C.强大强制坚强强硬D.着火着迷着凉着急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脉博 博士 赌搏 知识渊博B.倏忽忽悠在乎微乎其微C.力争力量利益有利可图D.决策抉择诀别决一死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______特区人民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②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______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③买彩

2、票________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________彩民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这种机会。A.修建 显示 当然/但B.修建体现固然/然而C.构建显示当然/但D.构建体现固然/然而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

3、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艰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

4、,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效率与平等之间

5、的选择。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的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

6、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6.如何理解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请结合上下文解释其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文中第2段“另一种权衡取舍”,言外之意还有一种权衡取舍,联

7、系前文理解那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选文中的第3段“这些政策”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选文中的第3段的举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事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