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

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

ID:41451872

大小:11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5

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_第1页
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_第2页
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_第3页
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_第4页
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单位:鲁山一高姓名:郭小磊5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校生特别是初高中学生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违法犯罪尤为突出,且向团伙化、暴力化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对校园法制教育,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今天,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明天。本节课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下列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能初步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对“犯罪与上网的相关性”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利用电脑。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犯罪与

2、上网有关吗”等)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②通过对典型案例(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等)的探究,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初步应用,能对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做出明确的判断。明确对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具体步骤,会对具体问题作出独立性检验。2、过程与方法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应使学生从具体问题中认识进行独立性检验的作用及必要性,树立学好本节知识的信心。引导学生得出判断“X与Y有关系”的一般步骤

3、及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并能较准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的具体做法和可信程度的大小。最后介绍了独立性检验思想的综合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必要性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与观测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观点和辨证地分析问题,不为假想所迷惑,寻求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的数学品质。通过对案例“犯罪与上网有关吗”的探究,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4、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独立性检验的步骤。教学难点;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独立性检验的步骤。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5五、教学过程:对于性别变量,其取值为男和女两种.这种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像这类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在现实生活中,分类变量是大量存在的,例如是否吸烟,宗教信仰,国籍,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关心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例如,上网与犯罪是否有关系?性别对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有影响?等等.为调

5、查上网是否对犯罪有影响,随机地调查了9965人,得到如下结果(单位:人)表3-7上网与犯罪列联表不犯罪犯罪总计不上网7775427817上网2099492148总计9874919965那么上网是否对犯罪有影响吗?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先假设H0:上网与犯罪没有关系.用A表示不上网,B表示不犯罪,则“上网与犯罪没有关系”独立”,即假设H0等价于P(AB)=P(A)+P(B).把表3一7中的数字用字母代替,得到如下用字母表示的列联表:表3-8上网与犯罪列联表不犯罪犯罪总计不上网aba+b上网cdc+d总计a+cb+da+b+c+d在表

6、3一8中,a恰好为事件AB发生的频数;a+b和a+c恰好分别为事件A和B发生的频数.由于频率近似于概率,所以在H0成立的条件下应该有,其中为样本容量,(a+b+c+d)≈(a+b)(a+c),即ad≈bc.因此,

7、ad-bc

8、越小,说明上网与犯罪之间关系越弱;

9、ad-bc

10、越大,说明上网与犯罪之间关系越强.为了使不同样本容量的数据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构造一个随机变量(1)其中为样本容量.若H0成立,即“上网与犯罪没有关系”,则K“应该很小.根据表3一7中的数据,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K“的观测值为,这个值到底能告

11、诉我们什么呢?统计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在H0成立的情况下,.(2)5(2)式说明,在H0成立的情况下,的观测值超过6.635的概率非常小,近似为0.01,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现在的观测值≈56.632,远远大于6.635,所以有理由断定H0不成立,即认为“上网与犯罪有关系”.但这种判断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概率不会超过0.01,即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上网与犯罪有关系”.在上述过程中,实际上是借助于随机变量的观测值建立了一个判断H0是否成立的规则:如果≥6.635,就判断H0不成立,即认为上网与犯罪有关系;否则,就判断H0成立,即认为

12、上网与犯罪没有关系.在该规则下,把结论“H0成立”错判成“H0不成立”的概率不会超过,即有99%的把握认为从不成立.上面解决问题的想法类似于反证法.要确认是否能以给定的可信程度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首先假设该结论不成立,即H0:“两个分类变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