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

ID:41523095

大小:74.5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26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_第1页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_第2页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_第3页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_第4页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探究摘要:指出了❷植❷好地发展建设生态城市,2014年11月,中国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体系。从生态城市发展中出现雨洪管理的问题出发,讨论了海绵城市理念和生态城市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研究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和意义,同时提出了保持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是避免海绵城市体系盲目地运动式发展的充分条件。为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态城市发展的变化也会做出其自身的调整□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海绵城市□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674-9944(2017)07-0077-05□1引言□生态城市是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依托于城市建设而不断发展的人文生态系统。发展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态技术发展,生态城市将会被注入更加科学化、多样化的内涵和标准。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1]。而城市景观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生态城市建设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外,对城市的资源、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城市水问题□2.1城市排水存在的问题□水是区域生态过程规划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生态规划格局

3、的生态因子[1]。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水环境资源利用方面的新型发展理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雨洪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①主要依靠硬性设施来外排径流雨水,增加了市政雨水管网及水体容纳排涝设施压力。②降雨初期,没有经过植物层的净化,大量污染物随雨水入河,影响城市水环境质量。同时雨水大量流失,浪费了大量水资源。③排不出水,但实际又缺水的矛盾□2.2传统城市给排水存在的局限性□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频繁出现逢雨必涝、地下水补给不足、炎热干旱等痼疾,对城市居民生活形成恶劣的影响。提起内涝、城市看海、地下水供给不足等问题,人们都会认为是下水道设

4、计不够好,或者是过于陈旧。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原本可以渗透雨水的水沟、绿地全部被硬质化了,变成了房屋、停车场、道路,雨水无处可去,就形成了积水。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雨水径流的快速排放,避免城市雨洪问题干扰正常的城市秩序、影响人居生活。因此,不再出现“城中看海”(图1)这种问题,不仅仅需要的是大修城市地下管道这些事情,还需要一种在涝时能吸收水,在干旱炎热时又能吐出水的“海绵城市”,这也与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相契合□3海绵城市理念与生态城市发展建设的关系□海绵城市发展体系通过结合生态城市总体

5、规划,控制径流总量,逐步构建并完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中以城市绿地系统为主要载体构建海绵城市体系,不仅便于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技术措施,也有助于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在规划阶段生态城市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体系可相互指导,但两者的结构布局存在差异。海绵城市发展体系的规划强调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量、峰值流量与径流污染的控制能力,进而对城市绿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2)。生态城市绿地布局、规模与建设情况也会反过来影响海绵城市体系的规划,两者在规划阶段相互指导由于海绵城市体系在用地范围的布局上不只限

6、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而是站在更大的维度上来处理城市雨洪问题。海绵城市体系的结构分布解决存在雨水径流与雨水污染问题的区域,均衡了城市中雨水难排的情况。针对局部地段的少量雨水径流,海绵城市体系可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控制雨水径流。针对大面积的城市易涝区,海绵城市体系可通过建设“暴雨花园”实现控制雨水峰值流量、削弱污染的双重目标。对于城市已建成区,海绵城市体系的布局以点状、线状为主,从多个角度结合软化改造、而不是在城区大改大造,相对更多样化、全面化□4海绵城市建设概述□4.1概念和构建原则□4.1.1概念□海绵城市在涝时能吸收水,在旱

7、时炎热时又能吐出水,并对水体进行绿色净化。从源头植物层开始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雨水系统。相对之前的旧模式,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需要时再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切入点,水循环收集与释放更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图3)□4.1.2基本原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规划引领、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2]。要真正地落实这一基本原则,要把更多问题考虑进来。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生态城市水安全的问题,水文条件各地区差异性,和各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不同地区可根据自身的水文条件、水安全

8、要求、水资源的不同状况,从实际出发确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生态海绵城市的发展路线□4.2建设海绵城市的指导思想□4.2.1转变城市建设的观念□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在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城市道路逐渐被硬化,雨水无处可去。排水功能主要依靠管道这些“灰色”硬质设施,以“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