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

ID:41545798

大小:58.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7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罗家伦《学问与智慧》课文解析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of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牛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强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一种透视,一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①文章是怎样阐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的?)【段析】运用比喻论证,细致地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品味】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学问与智慧

2、的区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使道理说得更明白。“透视”,指对事物深刻认识;“反想”,指全面多角度思考品味;“远瞻”,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肖不侈,食今莎不侈,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alearned-fool),在屮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反过來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

3、批大郤,导大霖”O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②文章是怎样阐明“学问不等于智慧”这一道理的?)【段析】运用对比论证,使人明白学问不等于智慧这一道理。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押慧的区别。【品味】运用反问句式,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借“食古不化”一词巧创新词“食今亦不化”,在幽默中进行调侃,增加生动性。用“笨伯”“两脚书橱”“冬烘先生”来形容那些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书呆子”。“官知”句引用典故论证,生动贴切,形象而又典型。I田i线句用反问形式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吃吃穷年,找不到问

4、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杲,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一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徳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荒、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FI:“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bull

5、doQ,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③本段论述的中心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论证?)【段析】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正相结合的方式,论证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品味】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文章的分论点之一。“有许多人……甚大”,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譬如……再说……”引用孟德尔和达尔文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用两个反问句说明道理。再引赫胥黎和爱因斯坦的话佐证他们在智慧上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看见别

6、人所看不见的”。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book)o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book)o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

7、须知著书需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1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旬可用处?(④本段重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段析】论述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采用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说明读书、著书耍有智慧。第二部分第一层(3〜4):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品味】“不但……而且……”这一递进句子表明本段议论的问题。分类对比论证。运用比喻,形彖地论述有智慧的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