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

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

ID:41568806

大小:317.8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8

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_第1页
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_第2页
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_第3页
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_第4页
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夯基固本▲考点突破考纲考点考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重点)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3.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难点)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农业持续发展措施等。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第4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整合•细剖深析卜•考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5年3考)JICHUSHULI基础梳理』1.地理条件⑴范围:黑

2、龙江、直林、辽F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f商品粮基地⑵地位{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①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利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水热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弊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②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③土壤:墨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2.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①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亘候、地貌、植被、土壤等。②农业

3、生产方式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农业区分布主要农作物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甜菜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咼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生产的突出特点{地区专业化生产的思考探究1.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水稻生长期

4、盘;②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去;④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2.东北地区春季易出现涝灾的原因。提示:①冬季积雪量大:②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③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提示: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③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考点透析KAODIANTOUXII□考向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

5、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⑴自然条件具体影响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彫响农产品品质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地形坡

6、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而积人小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2)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影响T'l

7、/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人口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吊率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政策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GENJINTlZU跟逬题组dD题组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图例I—

8、-2—1rII-4一2ro<-4r-200〜等高线/米图甲

9、图例II-25-0%in扇Io**5o%I150^100%■100-200%・20(h等离线/米图乙13412250Q20Q2<000(髙考四川卷)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FI〜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甲和图乙屮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

10、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1)选择其中一幅图,比较该时段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其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2)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在春季气温冋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3)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