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

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

ID:41576846

大小:65.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8

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_第1页
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_第2页
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_第3页
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_第4页
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黄向阳【摘要】本文分析了解析法地籍勘丈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就其作业中的控制测量方案、作业单元选择、数据采集技巧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实践列举了若干实例。【关键词】解析法地籍勘丈街坊界址点质量控制—、引言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法律行为的重要程序,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采用解析法进行地籍勘丈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城镇地籍调查的主要手段。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解析法地籍勘丈具有以下特征:1、界址点测量精度高: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界

2、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一类地区不大于±10cm、二类地区不大于±15cm。2、地籍图测绘精度高:相邻界址点间距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其点位中误差与相邻点间距中误差分别为不得大于图上0.5mm与0.4mmo3、测量与计算正确率高: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关于界址点、线的测量及面积计算要求100%正确,否则将会给土地管理带来隐患,甚至造成纠纷等。因此,与地面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相比,解析法地籍勘丈(数字

3、化)既有与之相同之处,但更有自身的特点。近10年来,我们先后在江苏、浙江的20多个城镇,采用解析法完成了约200km2的地籍勘丈(或地籍调查)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解析法地籍勘丈中的若干技术与大家交流。二、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地籍信息的采集质量,也影响着地籍变更的质量和效率。根据解析法地籍勘丈的特点,地籍控制测量应满足:(1)、较高的绝对点位精度和良好的相对点位精度;(2)、足够的点位密度和可靠的点位可恢复性。因此,可采用如下的方法:1、用GPS技术建立首级控制网,确保具有较高的起算精度;以导线网

4、方式进行各级加密控制,保持控制精度的整体性。2、一级导线(通常面积小于50km2)应采用多边形格网方式一次布设全面网,局部区域可按需要在一级导线网格内用结点导线网加密二级导线。一、二级导线网格一般应完整包括若干个地籍街坊。3、以一、二级字线网格为单元,在相应街坊内布设一级图根导线网,使图根点的密度迅速增加和加密层次相对减少(一般二级图根点在15%以内),经统一平差后可获得较好的精度,这对复杂地区尤其重要。4、在一级图根以上的各等级控制点上,选择邻近坚固、明显的永久性建筑物墙角,通常由三个相邻地物点构成一组,采用极坐标法测定其

5、坐标。这些用来恢复控制点或作为变更地籍勘丈的起算点的墙角解析坐标点,称之为“地物控制点”。三、作业单元的选择1、街坊是最佳作业单元街坊是地籍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传统的测绘是以矩形图幅为单元作业的,通过图廓线进行拼接。实践表明,“街坊”是解析法地籍勘丈的最佳作业单元,其优点如下:(1)>所有的宗地(或街坊)不会被图廓线分割,从而确保了宗地、街坊的完整性,宗地关系清晰,避免了宗地、街坊的分割带来的拼接麻烦。(2)、方便了权属调查资料与地籍勘丈的衔接,减少了上下工序交接的矛盾,有利于进行生产组织与管理。(3)、由极坐标法测定的街坊

6、(或由相对独立的最小地块组成的自然街坊)四周的解析点,自然构成了解析法地籍勘丈的作业单元,已知点和待定点均在同一作业单元中,便于解析法测算路线的优化和测算图形的优选。2、虚拟街坊的作用面积计算与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是城镇地籍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街坊是面积计算、平差和统计的基本控制区域。通常连接各街坊的是道路、河流等带状面积,它们虽不在街坊范围之内,但属于全测区面积的一部分。而这些如同网状的带状面积曾给土地面积的分类统计带来许多困难。为此,我们设计出“虚拟街坊”,十分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在各街坊间带状连接部位按其曲折情况,沿

7、其槪略中线人为确定若干个点(其坐标可图解,应注意唯一性)形成完整包围某一街坊而封闭的折线,该封闭地块称为“虚拟街坊”。全测区的虚拟街坊之间形成无缝隙连接,虚拟街坊便成了面积计算与统计的基本单元。相对图廓线而言,虚拟街坊线成为作业单元之间的拼接线,使面积计算和分类统计简单易行,提髙了工效。四、解析法数据采集技巧解析法地籍勘丈的特征在于:采用实测元素(角度与距离)按公式解算出所有界址点(地物点)的坐标。解析坐标点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图根点为基础主要采用极坐标法由全站仪直接测定的点,称为一类解析点;另一类是以一类解析点为基础采用

8、各种交会法通过勘丈相关距离计算获得的点,称为二类解析点。上述两类解析点的比例取决于地物的复杂程度。通常在比较简单的地区,二类解析点一般在10%以内,而在IV类以上困难地区,二类解析点则可达30%以上。因此,在一些相对困难的地区进行解析法地籍勘丈,其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仁用一类解析点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