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ID:41637848

大小:71.0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8-29

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王玫芝单元分析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2、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总体教学设想与安排:1.预计11课时完成教学本单元的教学。其中《古诗两首》两课时,《爬山虎的脚》两课时,《蟋蟀的住宅》两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语文园地》四课时。2、设计说明:这一组文章文笔淸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

3、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观察方

4、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1.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2.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

5、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教学过程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自读课

6、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o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7式看弓兄“o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

7、……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山肖;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

8、认识庐山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