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

ID:41642365

大小:91.5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29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_第1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_第2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_第3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_第4页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常用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长颈漏斗、铁架台、酒精灯2、量筒(一般能精确到0.1毫升)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4、滴管的使用:滴管要保持竖直在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把滴管横放或倒持。5、物质的加热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约成45°角倾斜,加热时,先使试管预热,在对准底部加热。6、试管破裂的原因:①试管外

2、壁有水珠②没有预热③试管触及灯芯④加热后骤冷7、仪器的洗涤: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8、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9、镁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镁+氧气樂氧化镁)10、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11>前20号元素:氢氮锂皱硼碳氮氧氟氤钠镁铝硅磷硫氯氫钾钙

3、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1、磷+氧气整五氧化二磷2、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红磷要过量;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3、实验结论:空气是混合物;0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怡约占空气体积的4/5,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4、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氧气有助燃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7、空气污染物:CO、SO?、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粉尘)8、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

4、改变。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10、分子特性: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1K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C、P、S等)13、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14、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二原子序数15、原子的质量

5、主要集中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二质子数+中子数17.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X12一个炭12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19.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表示为Rn+(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表示为R”(通常是非金属元素)20、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22

6、、地壳中各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氧硅铝铁钙23、元素符号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一种单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和非金属固体元素)24、混合物(多种物质)物质分类分类汗质:一种元素Y纯净物J声化物(一种物质)〔化合物:多种元素I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1、氧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固氧是淡蓝色的。2、铁丝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铁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

7、熔化物炸裂瓶底。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5、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7、氧气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8、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9、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皿水+氧气高猛酸钾亠猛酸钾+二氧化猛+氧气氯酸钾哑氯化钾+氧气10、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些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

8、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12、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两种。13、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三种。14、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得气体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5、制取氧气的步骤:查一装一定一点一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