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第一、二单元)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

ID:41643929

大小:69.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9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_第1页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_第2页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_第3页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_第4页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练习一(第一、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战国策》的编定者是()。A.左丘明B.刘向C.刘义庆D.孔子2.冯谖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是()。A.骄傲自大B.宽厚志诚C.深谋远虑D.阴险狡诈3.“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中,“顾”字的意思是()oA.回头B.拜访C.照顾D.通“雇”,雇赁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A.《庄子•秋水》B.《钻錮潭西小丘记》C.《世说新语》D.《冯谖客孟尝君》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oA.《论语・乡党

2、》B.《论语・先进》C.《论语・为政》D.《论语・学而》6.孔子问志,回答说“非口能之,愿学焉”的弟子是()。A.子路B.曾皙C.宰予D.公西华7.孔子点评弟子时所说的“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意思是()。A.公酋华的才能不足,暂且从小事做起吧B.公西华什么时候才能有做大事的才能呢C.公西华的才能无法承担治理邦国这样的大事啊D.如果公酋华只能做做小事情的话,那么还有谁能做大事呢8•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的是()。A.孔子B.老子C.司马迁D.庄子9.“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一句中,“夫子”指

3、的是()A.庄子B.惠子C.孔子D.郢人10.“箕踞鼓盆而歌”的人物是()。A.孔子B.惠子C.庄子D.冯谖11.“听而斫之”,“听”的意思是()。A.听任B.决断C.听从D.听闻12.被鲁迅评价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书是()oA.《史记》B.《庄子》C.《左传》D.《世说新语》13•“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人物是()oA.王子猷B.左思C.嵇康D.戴安道14•“袁孝尼尝学此散”,“尝”的意思是()。A.曾经B.尝试C.品尝D.己经15.嵇康临刑抚琴的故事被列入《世说新语》门类中的(

4、)oA.“任诞”B.“方正”C.“言语”D.“雅量”16.《钻錯潭西小丘记》中,“钻鉗”的意思是()。A.酒杯B.熨斗C.鲸鱼D.梭子17."清泠Z状与目谋,潸潸Z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句话的写作者是()。A.苏轼B.刘义庆C.庄子D.柳宗元18•“醸酒临江,横槊赋诗”描述的对象是()oA.周瑜B.诸葛亮C.曹操D.苏轼19.采用了传统赋体主客问答体式的文章是()0A.《钻銅潭西小丘记》B.《冯谖客孟尝君》C.《前赤壁赋》D.《论语•侍坐章》20.《前赤壁赋》的结尾语句是(

5、)。A.兴尽而返,何必见戴B.不知东方之既白C.香气拍人,清梦甚惬D.书于石,所以贺兹丘Z遭也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符合《战国策》一书的特点的有()oA.展现了战国时期策士的精神风貌B.突出表现了儒家正统思想C.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D.反映了中国先秦社会分崩离析的状况E.反映了中国先秦时期大一统的局面2.经孔子整理修订的古代典籍有()oA.《战国策》B.《诗经》C.《尚书》D.《论语》E.《春秋》3.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有()oA.名丘,字仲尼B.春秋时期人C.战

6、国时期人D.儒家的创始人E.佛家的创始人4.下列历史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oA.孔子B.老子C.庄子D.子路E.公西华5.庄子以“匠石运斤成风”的寓言所要表明的是()0A.世上真有技艺如此高超的工匠A.工匠的水平发挥得不够稳定,匠石为不敢斫宋元君找借口B.高山流水需要知咅的赏识才有价值C.失去惠子,庄子就失去了能够对话的对象D.庄子内心深处对惠子死亡的大悲4.《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提及的人物有()oA.王子猷B.左思C.王羲之D.戴安道E.嵇康5.下列关于《世说新语》的说法,正确的有()o

7、A.编撰者为刘义庆B.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风神C.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趣味D.语言清隽约美E.全书为赋体6.下列关于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永州八记”的说法,正确的有()。A.作者为柳宗元B.作者为苏轼C.是人物传记D.是山水游记E.《西湖七月半》为其中的一篇7.有关苏轼的介绍,正确的有()。A.字子瞻B.北宋人C.南宋人D.四川眉山人E.山东曲阜人10・《前赤壁赋》一文的特点有()oA.运用了对偶的手法B.标榜任性怪诞C.采用了主客问答式D.以清风、水光、明月起兴E.具有以古讽今的写作目的练习二(第三、

8、四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这话评价的是()A.张岱B.袁宏道C.徐文长D.梅客生2.以“奇”字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的文章是()。A.《西湖七月半》B.《前赤壁赋》C.《徐文长传》D.《钻錮潭西小丘记》3.“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会”的意思是()。A.适逢B.应当C.会合D.符合4.“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一句出自()。A.《钻錯潭西小丘记》B.《徐文长传》C.《庄子》D.《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