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

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

ID:41655419

大小:64.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9

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_第1页
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_第2页
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_第3页
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_第4页
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不良同伴关系成因和对策【摘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有些幼儿难以融入同伴群体,他们处在活动边缘,或是畏缩旁观,或是无所适从。本文依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从幼儿、家长、教师、社会等角度寻找幼儿不良同伴关系形成的原因,并从幼儿的自身身心发展规律、家长的教养方式、教师的态度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力求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对策【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39-03【作者简介】张华英(1971-),女,江苏金湖人,金湖县实验幼

2、儿园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由于我国的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孩子在家庭中往往享有独宠地位,这也使得有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会主动地与同伴合作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幼儿与同伴间的不良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幼儿不良同伴关系的成因分析(一)幼儿与同伴关系1.幼儿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利他行为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小班阶段的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活动中以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

3、在活动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容易沉浸于自身的游戏中,没有形成稳定的同伴群体;到了中班,幼儿间开始出现一些双向活动,但是往往由于各自活动意向不一致,虽然出现了同伴群体,但群体关系不稳定,即使幼儿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也是偶然的、没有组织的,幼儿处于社会性交往发展的初级阶段;到了大班,活动中的争吵现象开始减少,幼儿逐渐学会用协商的方式来进行双向活动,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同伴群体。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园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前运算水平,由于“自我中心化”,幼儿对物理客体的认知往往只能注意其较为显著的角度或特征,而不能协

4、调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认知过程中也无法达到“守恒”,与同伴交往通常只注重自己的观点而容易忽视、不理解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慢慢“去中心化”之后,幼儿才真正开始采择他人的观点,与同伴和谐相处。那些具有不良同伴关系的幼儿,或是由于年龄小于同班幼儿,或是因为身心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比较为缓慢,他们的社会性认知无法与其他幼儿达成一致,因而容易造成不良的同伴关系。2.幼儿的行为特征一般而言,受欢迎幼儿具有外向、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他们乐于助人、友好、遵守交往规则,擅长双向交往和群体交往。而被拒斥幼儿往往具有许多破坏和反社会行为,他

5、们易攻击、好争论、破坏群体规则,虽然渴望加入同伴群体,但是往往会以反社会的方式,如通过抢夺玩具来引起他人注意,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被忽视的幼儿在活动中通常独自玩耍或是左顾右盼,他们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加入同伴游戏中,因而行为显得比较笨拙,也会避免与他人的双向交往。1.幼儿的认知能力我国学者周宗奎、林崇德通过访谈法考察了不同社交地位幼儿解决社交问题的策略,并结合不同的社交情境,分析问题情境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根据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受欢迎幼儿更多地考虑“逃避惩罚”,在与同伴群体交往时,能够提出较好的社交策略;被忽视儿童在选择策略时,更倾向于以

6、“自我中心”和"物品所有权”来解释策略,表现出自我定向的封闭特征;而被拒斥儿童的社交策略最不恰当,更容易引起冲突。此外,是否拥有漂亮的外表、好听的名字也会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二)家庭与幼儿同伴关系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养育和教导是幼儿掌握最初的社交知识和技能、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准则的基础。家庭因素对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的人格特征父母的抚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们的人格特点。考尔文及同事通过研究发现,母亲的社会关系和幼儿在同伴中的社交地位之间具有显著地相关关系。女口,

7、有的母亲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她的这种人格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言谈举止,这类型母亲抚养长大的幼儿也容易形成不善与人交际的行为特征,从而也导致了幼儿处于较低的同伴地位。1.亲子关系幼儿同伴关系融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以及社交技能的发展。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那些蹒跚学步的婴儿看见同龄孩子时,通常会拉着父母的手走过去,可见乐于交往是幼儿的天性。然而,有些父母未能与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亲子关系,无法使幼儿获得最初的社交安全

8、感,这种不安全感伴随着幼儿的成长,会影响幼儿与同龄人的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显得不自信。1.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父母的教养观念对幼儿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不同文化背景和人格特征父母的教养观念是不同的。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