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

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

ID:41667776

大小:81.6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29

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_第1页
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_第2页
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_第3页
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_第4页
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题[策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4初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全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3至10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自己的姓名、考号和考试科目,并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0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的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须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一、基础积累(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热忱(ch6ng)淳朴(chiln)童稚(zhi)B、和煦(xti)C、拮据(j

2、u)D、汲取(ji)豁亮(hub)发酵(jiao)憎恶(0)粗犷(kudng)提防(di)匿名(ni)锲而不舍(qi)惟妙惟肖(xiao)参差不齐(ci)称心如意(chdn)2、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薄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B、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C、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苍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无奈。D、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3、下列句中

3、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菲律宾虽欲扩大军备,但财力贫乏,面对美国的天价先进武器,只能望洋兴叹。B.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大相径庭,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C・金融危机山雨欲来,政府未雨绸缪,应对措施有力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D.辩论赛上,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气势夺人,为赛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o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o①要活出简单不容易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④要

4、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的作者依次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曹雪芹。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你快点儿!”他急切地说,“我还有事呢。”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完全正确的。D、"王_冒着山体可能滑坡,再一次上山,人们为他捍了_把汗”。这个句子有语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5、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辕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弊然若神

6、人;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幼时即嗜学嗜学:爱好学习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往,外出旅游再:两次D、主人日再食7、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送东阳马生

7、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D、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三、积累运用(16分)9、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句子。(6分)(1)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2),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3)了却君王天下事,o(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